名不虛行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名不虛傳」。見「名不虛傳」條。

更多形容相關成語

「名不虛行」典源

此處所列為「名不虛傳」之典源,提供參考。※◎1《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太史公1>曰:「吾嘗過薛2>,其俗閭里3>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4>殊。問其故,曰:『孟嘗君5>招致天下任俠,姦人入薛中,蓋六萬餘家矣。』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注解〕(1)太史公:指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時人。生於龍門,年輕時遊歷宇內,四十二歲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因辯護李陵降匈奴事,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完成《史記》,為紀傳體之祖,亦為通史著作之祖。(2)薛:春秋時國名,地約在今山東省滕縣東南。(3)閭里:鄉里。(4)鄒、魯:鄒,春秋時邾國,地約在今山東省鄒縣,戰國時改為鄒,為楚所滅。魯,周朝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地約在今山東省滋陽縣、江蘇省沛縣及安徽省泗縣一帶,以曲阜為國都,後為楚國所滅。(5)孟嘗君:指田文,戰國時齊之公族,生卒年不詳。相齊,封於薛,孟嘗君為其稱號。好養賢士,食客數千人。※◎2《史記.卷一二四.遊俠列傳.序》自秦以前,匹夫之俠,湮滅不見,余甚恨之。以余所聞,漢興有朱家、田仲、王公、劇孟、郭解之徒,雖時扞當世之文罔,然其私義廉絜退讓,有足稱者。名不虛立,士不虛附。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名不虛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名不虛傳」原作「名不虛」。戰國時,齊國公子孟嘗君愛好養士,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在他擔任上卿時,受封古代薛國之地,約在今山東省滕縣附近。司馬遷在撰寫《史記》時,曾在孟嘗君的傳記後寫下自己的看法。他說自己曾經到過薛地,發現這個地方的人比較凶悍、殘暴,和附近鄒、魯地方的人不一樣。問了人,才知道原來這是因為孟嘗君喜歡養士,許多人慕名而來,移居的人數約有六萬多戶,結果使得薛地龍蛇雜處。可見他果真是與傳說中愛好賓客的名聲相符,司馬遷因此說「名不虛矣」!典源又見《史記.卷一二四.遊俠傳.序》,內容則是表述自漢朝建立以來,有不少知名的俠義之士,像朱家、田仲、王公等人,他們雖然經常違背法律的規範,但因為廉節、有義氣,又懂得謙讓,因而贏得世人的稱頌,絕非空有其名,所以值得為他們立傳。文中也用了「名不虛立」之語。後來「名不虛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名聲與實際相符,而非徒有虛名。

展開

【名不虛行造句】

1、 都說張家界山水很美,身臨其境一看,果然名不虛傳。

2、 早就聽說他思維敏捷,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3、 桂林的山水確實很美,名不虛傳。

4、 這次射擊比賽,老英雄依然槍槍十環,真是名不虛傳呀!

5、 早就聽別人說他是一位名醫,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

6、 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7、 怎麼樣,詩竹之稱名不虛傳吧!

8、 這隻熊果然名不虛傳,笨得出奇。

9、 那是那些名不虛傳的英國騎兵的一半。

10、 久聞她的琴藝非凡,今日親自聆聽,果真名不虛傳。

11、 "真是名不虛傳啊,"他自言自語地說。

12、 盧卡申科被冠名為歐洲最後一個獨裁者,可謂名不虛傳。

13、 他的才氣果然名不虛傳。

14、 這裡的紅葉果然是名不虛傳哪,真漂亮。

15、 阿里山雲海為臺灣名景之首,真是名不虛傳。

16、 故宮博物院果真是名不虛傳的文化寶庫。

17、 這家旅館標榜賓至如歸,果然名不虛傳。

18、 阿里山雲海為臺灣名景之首,真是名不虛傳。

19、 眼前的湖光山色,令人陶醉,旅遊勝地確實名不虛傳。

20、 這是一座名不虛傳的藝術展覽館,裡面陳列著許許多多藝術珍品。

<< 伐異黨同 名實相稱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名不虛行 名不虛行的意思 名不虛行是什麼意思 名不虛行的同義詞 名不虛行的反義詞 名不虛行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