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容取人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以貌取人」。見「以貌取人」條。

更多形容相關成語

「以容取人」典源

此處所列為「以貌取人」之典源,提供參考。#《韓非子.顯學》澹臺子羽1>,君子之容也,仲尼2>幾而取之,與處久而行不稱其貌。宰予3>之辭,雅而文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而智不充其辯。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實之聲。〔注解〕(1)澹臺子羽:即澹臺滅明。西元前512∼?,姓澹臺,名滅明,字子羽。春秋武城人,孔子弟子。(2)仲尼:即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3)宰予:西元前522∼前458,字子我,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利口辯辭。曾因白天睡覺,孔子責以朽木不可雕也。〔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大戴禮記.五帝德》、《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列傳.澹臺滅明》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以貌取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以貌取人」原作「以容取人」。根據《韓非子.顯學》的記載,春秋時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澹臺滅明長相不俗,孔子幾乎因此而以為他是個好學生,但相處久了才知道他的德行才能與容貌不相稱。而宰予談吐不凡,孔子幾乎因此而相信他是個優秀的好學生,但相處久了才知道他的智慧才華與談吐不相稱。孔子當初對這二位弟子的儀表、言談,下了與實際才能不相符合的誤判,因而感嘆道:「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意思就是說:如果以容貌來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就會像對子羽一樣,產生誤判;如果以談吐來衡量一個人的才華,就會像對宰予一樣,產生誤判。後來「以貌取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以容貌的美醜作為認識、評斷或任用人才的標準。

展開

【以容取人造句】

1、在愛情中,男人以貌取人,女人以言取人。

2、不可以貌取人,以言取人,以人廢言,說話要三思而後行。

3、豈不聞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4、“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5、“圈子”更多地以貌取人,以言取人,以財取人,以社會地位取人。

6、孔子聞之感嘆不已,說“吾以言取人,失之宰子(字子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7、相反,以言取人、以貌取人、以情取人、以名取人、以勢取人、以資取人等,既是人才的悲劇,也是事業的悲劇。

8、孔子云“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9、這位先生此言差矣,殊不聞‘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10、“以言取人,失之宰之”,決不能因為人的言語而貿然斷定他的行為,言行不一者大有所在。

11、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12、“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是有過教訓的,現在很多人用常理想事,也“失之某省”了吧。

13、要能夠聽取上級下級、左鄰右舍,甚至街談巷議中的意見;其次要善於聽取不同意見,不能光喜歡聽好話,不能夠老虎屁股摸不得,更不能以言取人、以言廢人。

14、這樣的習氣可能不招人喜愛,但現實中也並非有這些習慣的官員就一定不務實或不懂感情,以言取人與以貌取人同樣不足取。

15、在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難捉摸的,簡單地以貌取人,以言取人,或以行取人,都是不合適的。

16、在這次旅遊途中,進入購物店裡,我看到了這家店員以貌取人藐視窮人見錢眼開的本性。

17、我們要真正瞭解一個人,就不能以貌取人,要從本質上去評定這個人的好壞。

18、我們的經理以貌取人,當然就得不到真正的賢才了。

19、我們在評價一個人時要看他的品德不應以貌取人。

20、如果領導以貌取人,自然會冷落了某些具有真才實學的人。

<< 以佚待勞 擊其不意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以容取人 以容取人的意思 以容取人是什麼意思 以容取人的同義詞 以容取人的反義詞 以容取人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