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愎自用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剛愎自用」。見「剛愎自用」條。

更多形容相關成語

「專愎自用」典源

此處所列為「剛愎自用」之典源,提供參考。#《左傳.宣公十二年》1>聞晉師既濟,王欲還,嬖人伍參欲戰。令尹孫叔敖弗欲,曰:「昔歲入陳,今茲入鄭,不無事矣。戰而不捷,參之肉其足食乎?」參曰:「若事之捷,孫叔為無謀矣。不捷,參之肉將在晉軍,可得食乎?」令尹2>南轅反旆3>,伍參4>言於王曰:「晉5>之從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6>剛愎7>不仁,未肯用命。其三帥者專行不獲,聽而無上,眾誰適從?此行也,晉師必敗。且君而逃臣,若社稷8>何?」王病9>之,告令尹,改乘轅10>而北之,次11>于管12>,以待之。〔注解〕(1)典故或見於《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2)令尹:春秋時,楚國的執政官,其職位相當於宰相。此指孫叔敖。(3)南轅反旆:將車輛軍旗回轉南向。轅,車前用來套駕牲畜的兩根直木,左右各一。此指車輛。旆,音ㄆㄟˋ,指軍旗。(4)伍參:春秋時楚國人,伍奢之父,生卒年不詳。為楚莊王所寵幸之臣。(5)晉:國名,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及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6)先縠:春秋時晉國大夫,生卒年不詳。又稱原縠,因食采於彘,故又稱彘子。縠,音ㄏㄨˊ。(7)剛愎:固執己見,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見。愎,音ㄅ|ˋ,任性、固執。(8)君而逃臣:楚莊王為君,晉師統帥為臣,君畏臣而逃。(9)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因社稷為帝王所祭拜,後用來泛稱國家。(10)病:以此為憂,為其所困。(11)次:駐紮。(12)管:鄭國地名,地約在今河南省鄭縣。〔參考資料〕《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然則王者有嗜乎理義也,亡者亦有嗜乎暴慢也。所嗜不同,故其禍福亦不同。不能教者,志氣不和,取舍數變,固無恆心。若晏陰,喜怒無處。言談日易,以恣自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過自用,不可證移。見權親勢,及有富厚者,不論其材,不察其行,敺而教之,阿而諂之,若恐弗及。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剛愎自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春秋魯宣公十二年時,楚國出兵攻打鄭國,晉國於是派荀林父等人率軍前往援助鄭國。當晉軍正要渡河時,卻聽說鄭國已經和楚國講和,而統帥荀林父在分析形勢後,認為不能輕率地進軍與楚國交戰,因此就打算撤兵回國。然而大將先縠(ㄏㄨˊ)卻不聽指揮,自行率領軍隊渡過黃河,去追擊楚軍。荀林父發覺後,已無法阻止,只好下令全軍前進。楚王聽說晉軍已經渡河追來,原本打算退兵,令尹孫叔敖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命令軍隊繼續南撤回國。但是大夫伍參卻力勸楚王應該出兵與晉軍交戰,他認為晉軍的荀林父才剛新任統帥,威信不高;而將軍先縠又固執剛愎,不聽指揮;其餘將領也都意見不一,使得部下無所適從。這時若是楚軍出戰,必定可以勝利。楚王聽了伍參的話,就下令停止撤退,回師北進,迎擊晉軍,果然打敗了晉軍。後來「剛愎自用」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用來形容先縠的「剛愎」一語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性情倔強,自以為是。

展開

【專愎自用造句】

1、他一點兒也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是個剛愎自用的人。

2、劉叔叔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任何意見。

3、他一向剛愎自用,即使遇到困難,也不肯向人移樽就教。

4、由於剛愎自用、偏聽偏信而誤大事者,歷史不乏其例,我們可以以古為鑑,吸取一些有益的教訓。

5、幾次勸他,他似乎從未聽進,如此剛愎自用,如何是好?

6、他怎麼不怪自己剛愎自用,卻怪別人不配合呢?

7、當主管的切忌剛愎自用,才能察納雅言。

8、諺智者通權達變,愚者剛愎自用。

9、這個人素性剛愎自用,任何人的話都聽不進去。

10、哪知我們老闆是個剛愎自用的人,我們將利害關係說破嘴了,他還是我行我素。

11、由於馬謖剛愎自用,街亭一役西蜀全軍覆沒。(剛愎自用造句 )

12、我原來的老闆就是剛愎自用,才會眾叛親離,最後公司只好關門大吉。

13、他驕傲自滿,剛愎自用,遭到了很大的失敗。

14、你如此不聽人勸告,剛愎自用,後果不可想象的。

15、對一個剛愎自用的人說道理,彷彿在對牛彈琴。

16、我並不剛愎自用,以至於對賢人高見一概排斥。

17、經理要是一直如此剛愎自用,最後一定眾叛親離,公司也就土崩瓦解了。

18、老王這個人太剛愎自用,根本就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19、這種剛愎自用的人,你勸他是費力不討好的。

20、楚霸王項羽雖有拔山蓋世之勇,由於剛愎自用,最後落得個烏江自刎的下場。

<< 專當一面 患得失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專愎自用 專愎自用的意思 專愎自用是什麼意思 專愎自用的同義詞 專愎自用的反義詞 專愎自用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