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成語,或成語中的某個字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獨當一面」。見「獨當一面」條。
此處所列為「獨當一面」之典源,提供參考。《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良至韓,韓王成以良從漢王故,項王不遣成之國,從與俱東。良說項王曰:「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乃以齊王田榮反,書告項王。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兵北擊齊。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良亡,閒行歸漢王,漢王亦已還定三秦矣。復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至彭城,漢敗而還。至下邑,漢王1>下馬踞鞍2>而問曰:「吾欲捐關以東等弃之,誰可與共功者?」良3>進曰:「九江王黥布4>,楚梟將5>,與項王6>有郤7>;彭越8>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9>可屬10>大事,當一面。即欲捐11>之,捐之此三人,則楚12>可破也。」漢王乃遣隨何說九江王布,而使人連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韓信將兵擊之,因舉燕、代、齊、趙。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注解〕(1)漢王: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初為泗上亭長,秦末群雄並起,劉亦起於沛縣,故時人稱之為沛公。劉氏先項羽入關中,降秦王嬰,除秦苛法,與父老約法三章。項羽封劉為漢王。後劉邦定三秦,俟時機成熟,滅羽而有天下,國號漢,定都於長安。在位十二年崩。廟號高祖。(2)踞鞍:倚著馬鞍。踞,音ㄐㄩˋ,倚、靠。(3)良:張良(?∼西元前186),字子房。漢初名臣。本是韓國公子,秦滅韓,良欲復仇,乃使人椎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劃定天下,封留侯。卒諡文成。(4)黥布:英布(?∼西元前196),漢初六縣(今安徽省六安縣)人。秦末從項羽入咸陽,封九江王。後降漢,破項羽於垓下,封淮南王。及韓信、彭越相繼為劉邦所誅,遂舉兵反,戰敗逃江南,為長沙哀王誘殺。因曾受黥刑,故亦稱為黥布。黥,音ㄑ|ㄥˊ。(5)梟將:勇武的將領。梟,音ㄒ|ㄠ。(6)項王:項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今江蘇省宿遷縣)。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但垓下(今安徽省靈壁縣東南)一戰,楚軍瓦解,項籍自刎於烏江。(7)郤: 通「隙」,音 ㄒ|ˋ。嫌隙。(8)彭越:?∼西元前196,字仲,昌邑人。為漢初名臣。佐高祖定天下,封梁王。後因人告他謀反而被殺,並誅三族。(9)韓信:?∼西元前196,淮陰人,年輕時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後助漢高祖伐魏、舉趙、降燕、破齊,封為齊王,後徙封楚王,高祖熒欋背叛,偽作雲夢之會,擒置咸陽,降封淮陰侯,終為呂后所殺。(10)屬:通「囑」,音ㄓㄨˇ,託附。(11)捐:以財物或土地等犒賞他人。(12)楚:指項籍所建立的「楚」。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獨當一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載,漢初名臣張良本來是韓國的公子,韓被秦滅亡後,張良本欲復仇,但起事失敗,於是改名換姓,隱居在下邳。秦末,劉邦與項羽爭天下,張良擔任劉邦的謀士,為劉邦策畫平定天下大計,被封為留侯。在楚漢相爭多次戰役中的某一次,劉邦戰敗,退兵至下邑。軍隊停止行進後,劉邦從馬背上一躍而下,氣憤地對張良說:「如果有人能幫我出這口氣,我願意把函谷關以東之地給他。你認為誰可立此功勞?」張良回答道:「九江王英布原是楚的悍將,而且與項羽向來有嫌隙,另外彭越與齊王田榮也正準備起兵反項羽,所以英布與彭越二人應該願意做這件事。至於您自己所領的將官中,我看唯獨韓信可以受託付,承擔這樣的大事。如果您要分地,分給這三個人,他們應該可以助您攻下楚國。」劉邦聽了之後,便設法使這三人為他征戰,他們果真也立了大功。而當時張良給韓信的評語是:「可屬大事,當一面。」後來「獨當一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某人可以獨力擔當某一方面的重任。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專當一面 專當一面的意思 專當一面是什麼意思 專當一面的同義詞 專當一面的反義詞 專當一面注音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