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成語,或成語中的某個字
注音
拼音
解釋 敵國軍隊兵臨城下,抵擋不住,被迫與敵人簽訂的和約。◎語出《左傳.桓公十二年》。後用「城下之盟」泛指被迫簽訂的屈辱性條約。
語義說明泛指被迫簽訂的屈辱性條約。
使用類別用在「喪權條約」的表述上。
造句
<01>戰爭結束後,失敗的國家,也只有簽訂城下之盟。
<02>清朝統治者屈服於外敵壓力,屢次簽訂城下之盟。
<03>如今敵眾我寡,只好簽下城下之盟,以減少傷亡。
<04>八國聯軍攻佔北京,迫使清朝政府簽訂城下之盟〈辛丑條約〉。
<05>我們兩家公司實力相當,既談合併就要公平,怎能逼我們簽下城下之盟,完全受制於他們?
<06>宋朝因為積弱,所以和外族交戰,往往無論勝敗都簽下了城下之盟,蘇洵因此寫了一篇〈六國〉來諷刺。
◎1《左傳.桓公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莫敖屈瑕曰:「絞小而輕,輕則寡謀。請無扞采樵者以誘之。」從之。絞人獲三十人。明日,絞1>人爭出,驅楚役徒2>於山中。楚人坐3>其北門,而覆4>諸5>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注解〕(1)絞:春秋時的一個小國,在今湖北省鄖縣西北。(2)役徒:服勞役的人,指采樵者。(3)坐:堅守不去。(4)覆:隱藏、埋伏。(5)諸: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乎」是助詞。◎2《左傳.文公十五年》新城之盟,蔡人不與。晉郤缺以上軍、下軍伐蔡,曰:「弱不可以怠。」戊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還。◎3《左傳.宣公十五年》夏五月,楚師將去宋。申犀稽首於王之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廢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荅。申叔時僕,曰:「築室,反耕者,宋必聽命。」從之。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雖然,城下之盟,有以國斃,不能從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子反懼,與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4《左傳.哀公八年》吳人行成,將盟,景伯曰:「楚人圍宋,易子而食,析骸而爨,猶無城下之盟;我未及虧,而有城下之盟,是棄國也。吳輕而遠,不能久,將歸矣,請少待之。」弗從。景伯負載,造於萊門。
【典源說明】:「城下之盟」原意是:敵國軍隊兵臨城下,抵擋不住,被迫與敵人簽訂的和約。《左傳.桓公十二年》有一段記載:春秋時期,勢力強大的楚國常併吞周圍小國,藉以擴張自己的勢力。桓公十二年,楚王派兵攻打絞國,楚軍在絞國南門外駐守,但絞國人堅決不出城門,所以一時之間無法攻下。為了誘出絞國人,楚軍故意派不帶武器的人到北門外打柴,絞國人果然中計,出城抓了三十個楚人回去,第二天更加大膽,出城追到山裡去抓打柴的楚國人。沒想到在回程時,中了楚軍的埋伏,打了大敗仗,只有被迫簽下喪權辱國的「城下之盟」。後來「城下之盟」泛指被迫簽訂的屈辱性條約。如《宋史.卷二八一.寇準列傳》:「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是城下之盟也。以萬乘之貴而為城下之盟,其何恥如之!」
1、 落後就要捱打,城下之盟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2、 由於情勢危急,他不得不訂下這個城下之盟。
3、 清朝統治者屈服於外敵壓力,屢次簽訂城下之盟。
4、 如今敵眾我寡,只好簽下城下之盟,以減少傷亡。
5、 這些將士寧願戰死,也決不為城下之盟。
6、 戰爭結束後,失敗的國家,也只有簽訂城下之盟。
7、 以某種較大的讓步為釣餌,誘脅中國訂立城下之盟。
8、 我們兩家公司實力相當,既談合併就要公平,怎能逼我們簽下城下之盟,完全受制於他們?
9、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在今天這個屬於樹木的節日裡,讓我們認識一下這些不同尋常的樹,一起領略大自然的奇妙。
10、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讓人匪夷所思的“最牛事件”!最牛晾衣架引瘋傳。
11、真是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也許,身邊任何一點“意外”,就是一份幸運的開始。
12、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山流河川未經探測的地方數不勝數,奇人奇案,古文異事多不勝數,特殊的任務就要由特殊的人來執行。
13、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現在的醫院為了提高服務質量,竟然推出了“制服誘惑”這個服務,而且這個決定還是經過反覆考察後做出的。
14、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竟然有人因為罩杯升級而向政府索賠。
15、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可是這事也太讓人驚嚇過度了。
16、網友們對這一新發現都紛紛表示驚奇,大呼“天下之大無奇不有”。
17、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民間的草根們也大有臥虎藏龍之人。
18、一個推銷員做事的下下之策是:繞著真實四周耍把戲,渲染它或歪曲它。
19、即使是打著維護和平的旗號,派遣多國地面部隊也是下下之策。
20、在你可能採取的措施中,孤立是個下下之策,因為你阻隔自己,錯過那些對你確實存在的幫助力量。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城下之盟 城下之盟的意思 城下之盟是什麼意思 城下之盟的同義詞 城下之盟的反義詞 城下之盟注音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