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問末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捨本逐末」。見「捨本逐末」條。

更多形容相關成語

「舍本問末」典源

此處所列為「捨本逐末」之典源,提供參考。#《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1>三曰:古先聖王之所以導其民者,先務於農民。農非徒為地利也,貴其志也。民農則樸,樸則易用,易用則邊境安,主位尊。民農則重,重則少私義,少私義則公法立,力專一。民農則其產復,其產復則重徙,重徙則死其處而無二慮。民舍2>本而事3>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4>;其產約而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5>。民舍本而事末,則好智6>;好智則多詐,多詐則巧法令7>,以是為非,以非為是。〔注解〕(1)典故或見於《戰國策.齊策四》。(2)舍:通「捨」,音ㄕㄜˇ,捨棄。(3)事:從事。(4)產約:農作物生產量少。約,減少。(5)居心:安居鄉土之心。(6)好智:喜愛耍小聰明。好,音ㄏㄠˋ。(7)巧法令:工於玩弄法令。〔參考資料〕《戰國策.齊策四》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捨本逐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捨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舍本事末」之「本」,原指農事。古時候以農立國,故以農業為本業,以工、商為末業,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務農而從事於工、商。《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一文,講的是當時的農業政策。力陳人民務農對國家的影響,直指人民從事農業就會因生產富足而不肯輕易遷徙。不務農而從事工、商,則農作物產量減少人民就會輕易遷徙,無心安居故土。且民捨本而事末,會變得好耍小聰明狡滑多詐,善於玩弄法律,顛倒是非。後來「捨本逐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視微末小節。另外據《戰國策.齊策四》載,齊國使者對於趙孝威太后見面先問齊國歲收、百姓安好,才問候齊王這件事,感到不滿。於是趙孝威太后回說:「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沒有歲收,怎麼會有人民?沒有人民,怎麼會有國君?哪有捨去根本而問旁枝末節的道理呢?」是以人民為根本大端,君主為微末小節。

展開

【舍本問末造句】

1、在本週末,還不能完成這個專案,我心裡七上八下的。

2、“菜籃子”是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但是沒有“菜園子”,“菜籃子”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末。

3、桐城、天長、當塗等縣(市)發展縣域經濟的實踐也充分表明,不發展中小企業,不振興縣域工業,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末。

4、這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去農經商、棄本逐末的情況。

5、然而東湖鎮國土所棄本逐末,偷換概念,假裝追究郭仕和在所批手續之外超過了多少平方,完全迴避其非法侵佔了我家祖墳壩多少。

6、“人皆言農桑衣食之本,然棄本逐末,鮮有救其弊者。

7、今或徵之,恐無識之徒棄本逐末,遞相教習。

8、國家勢力自英宗時起不斷衰弱,國內土地兼併嚴重,人民生活困苦,許多農民“棄本逐末”,因為海外貿易所得復興頗厚,逐漸成為國家所稱的海寇。

9、判斷生活是否值得經歷,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學的基本問題。

10、剪下角的研究是金屬切削理論中的一個基本問題。

11、在多復變的眾多基本問題中,有一類重要的問題是實流形在複流形中的雙全純等價性。

12、藝術與現實的美學關係是文藝美學不可迴避的基本問題,我們必須對此做出時代的回答。

13、解裂水解決了利用太陽能的一個基本問題:它僅當太陽照耀時可用。

14、我們的學校還有一個基本問題,用傳統的分析方法,需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因為這是一個資訊超載的時代。要使學校不至於成為沒有鐵窗的監獄,惟一的辦法就是用新技術和新價值另起爐灶。麥克盧漢

15、討論了水工業系統優化排程的基本問題和國內外研究現狀。

16、本文討論全文種字處理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包括文種與文種編碼、輸入方式、輸入法模式、文字比較、文字校對等。

17、摩擦阻力計算是管內兩相流動中的一個基本問題。

18、本部分就僱主責任制度基本問題的闡釋,為後面論述僱主責任中的職務行為起到了鋪墊的作用。

19、通過對地域顯示、通視性檢測和地形檢測等幾個基本問題的分析,表明採用該方法是可行的。

20、鐵磁材料內部磁場分佈的計算是漏磁通無損檢測的基本問題之一。

<< 狗續貂尾 依本畫葫蘆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舍本問末 舍本問末的意思 舍本問末是什麼意思 舍本問末的同義詞 舍本問末的反義詞 舍本問末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