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令智昏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利令智昏」。見「利令智昏」條。

更多形容相關成語

「慾令智昏」典源

此處所列為「利令智昏」之典源,提供參考。《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太史公1>曰:「平原君2>,翩翩3>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4>。鄙語5>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6>邪說,使趙陷長平7>兵四十餘萬眾,邯鄲8>幾亡。虞卿料事揣情,為趙畫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齊,卒困於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況賢人乎?〔注解〕(1)太史公: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世稱《史記》。(2)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當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3)翩翩:形容文采風流的樣子。(4)大體:整個局面。(5)鄙語:俗話、俗語。(6)馮亭:?∼西元前259,戰國韓國人。原為上黨守,因秦絕上黨歸韓之道,於是附趙,受封華陽君。在長平之戰中,與趙將趙括一起對抗秦兵,後戰死。(7)長平:戰國趙邑。戰國秦將白起曾在此大敗趙國,阬殺趙降卒四十餘萬,是為「長平之戰」。(8)邯鄲:戰國趙首都。地約在今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利令智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秦占領韓的野王,阻絕了上黨通往韓首都的道路,上黨守吏馮亭和人民商量,決定歸附趙。得到消息的趙平原君,認為平白獲得一郡沒什麼不好,於是趙接收上黨成為屬地。但這一來激怒了秦,轉而攻打趙。秦將白起在長平大敗趙軍,阬殺趙投降士卒四十餘萬,國都邯鄲幾乎不保。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傳》文後,以這段歷史事件來評論平原君,說:「平原君是個文采風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淺,不能看透整個局面。」因為貪圖上黨,使得趙幾乎亡國,就像俗話說的:「利令智昏。」從司馬遷已引用這句俗語來看,「利令智昏」一語的起源相當早,就是用來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亂。

展開

【慾令智昏造句】

1、螳螂慾令智昏,以至於捕蟬時,居然忘記會有黃雀在後。

2、多爾袞若慾令智昏,強行繼位,勢必遭到激烈反彈。

3、也不是每個男人都在年輕貌美的小三面前慾令智昏,有些人還確實是為了真愛離婚的。

4、前為奢,後為靡,要麼利令智昏,要麼慾令智昏,斂財漁色總是如影隨形,鮮有或缺其一者,以至於最終身敗名裂。

5、無疑,只能用一個慾令智昏來說明問題了。

6、這就是你我的困擾,因為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因為擔心這又擔心那,其實說穿了,是沒有愛到慾令智昏

7、那些利令智昏的人,最終難逃法網。

8、利令智昏對大家都不好,東窗事發後我們都會被處分的。

9、其實利令智昏真的不能帶到工作當中,不然你會很危險。

10、就算我們面對的誘惑很大我們也不能利令智昏。

11、就為了這幾個臭錢,他竟昧著良心犯下此案,真是利令智昏。

12、要防備日本利令智昏,鋌而走險。

13、房屋詐騙案緣何近期頻發?樓市升溫利令智昏。

14、這位高管就是因為利令智昏而失去工作的。

15、我們黨的幹部絕不應該見錢眼開,利令智昏。

16、這個會計利令智昏,侵吞公款,結果被判了刑。

17、販賣毒品的人真是利令智昏,這可是禍國殃民的罪行。

18、他利令智昏,竟然販賣毒品,終於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19、他坦承自己一時利令智昏,才會盜用公款。

20、你看到有多少人是因為利令智昏而結束人生的。

<< 方剛血氣 亮節高風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慾令智昏 慾令智昏的意思 慾令智昏是什麼意思 慾令智昏的同義詞 慾令智昏的反義詞 慾令智昏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