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年之契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忘年之交」。見「忘年之交」條。

更多形容相關成語

「忘年之契」典源

此處所列為「忘年之交」之典源,提供參考。#晉.張隱《文士傳》(據《太平御覽.卷四○九.人事部五○.交友四》引)1>禰衡2>與孔融3>作爾汝之交4>時,衡未滿二十,融已五十。重衡才秀,忘年5>也。〔注解〕(1)典故或見於《宋書.卷六二.張敷列傳》。(2)禰衡:字正平,生卒年不詳,東漢平原人。有辯才,善屬文,氣剛傲,嘗罵曹操,後為黃祖所殺。(3)孔融:西元153∼208,字文舉,東漢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孫。有俊才,為建安七子之一,漢獻帝時為北海相,世稱孔北海;立學校,表儒術,後拜大中大夫,為曹操所殺。(4)爾汝之交:兩人不拘禮俗,直接以爾汝相稱。比喻親密交情。見「爾汝之交」。(5)忘年:不分年齡而相交。〔參考資料〕《宋書.卷六二.張敷列傳》琅邪顏延之書弔茂度曰:「賢弟子少履貞規,長懷理要,清風素氣,得之天然。言面以來,便申忘年之好,比雖艱隔成阻,而情問無睽。薄莫之人,冀其方見慰說,豈謂中年,奄為長往,聞問悼心,有兼□痛。足下門教敦至,兼實家寶,一旦喪失,何可為懷。」另可參考:《後漢書.卷八○.文苑列傳下.禰衡》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忘年之交」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忘年之交」是指兩人交往,忘記年紀的差距而成為好朋友。在晉朝張隱所寫的《文士傳》曾提到禰衡禰衡和孔融結交為好友時時候,禰衡未滿二十歲,孔融已五十歲了。正是因為孔融看重禰衡的人才,所以願意為忘年之交。後來「忘年之交」成為一個成語,用來指不拘年歲行輩而結交為友。

展開

【忘年之契造句】

1、這位老科學家和這個小夥子是忘年之交。

2、能有一個忘年之交的朋友,是小明一走以來的願望。

3、在日復一日的晨練中,共同的愛好,使我和王大爺成為忘年之交的好朋友,後來又相繼跟他學了“峨眉玉女劍、女子甲組劍、盤龍劍、小花劍、呂祖劍、四十式太極拳、四十八式太極拳等等。

4、我說人生之幸在於有幾個閨中好友,有一兩個藍顏知己,有幾個忘年之交。

5、小朋喜歡下象棋,經常在小區裡陪一此老人下象棋,也因此他與王爺爺成了忘年之交。

6、老李和小王雖然相差三十多歲,但共同的學術探討使他們成為了忘年之交。

7、他差不多比我年長50歲,聽他談過去,對我來說就像聽冒險故事,也不深思故事是真是假,只是用心的聆聽一個忘年之交盡訴往事。

8、胡適給這個時代開出的藥方,其實是一個態度——“七年之病當求三年之艾。

9、劉醫生說,艾灸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

10、春秋戰國時期孟子就曾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11、今之慾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12、正如陳沖所言,七年之病,還需求三年之艾,何況,臺灣的經濟體質,已是20多年下來所累積的結果!

13、臺灣這個病,病得相當不輕,病情在民進黨執政下已累積8年,涵蓋政治、經濟、防務、兩岸、涉外層面,病源非常複雜,“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14、既然如此,當局想要振興經濟,若一味地以解決出口下滑做為首要目標,將陷入出口導向迷思,就如同以三年之艾治七年之病,政策效果將大打折扣。

15、這一習慣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相傳是為了驅瘟辟邪,如《莊子》中有“越人薰之以艾”,《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記載。

16、2014年七合一選舉,“內政”誠然重要,但民進黨與大陸常態交流同等重要,所謂“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17、艾是中國人最早認識的藥用植物之一,戰國時《孟子》一書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記載。

18、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

19、滅儀元殿是本仙百年之計,如何善後也是早就思慮好了。

20、試觀桓兄清秀,料妹不至醜陋,然今日幸逢,為百年之計,覓中饋之主,理當慎重其事。

<< 文人人殊 言簡意足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忘年之契 忘年之契的意思 忘年之契是什麼意思 忘年之契的同義詞 忘年之契的反義詞 忘年之契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