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勢利導


注音

拼音

解釋 順著事物發展的趨勢,朝有利的方向引導。語本《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孫子》。△「順水推舟」

相似詞 順水推舟

相反詞 逆水行舟 倒行逆施

語義說明順著事物發展的趨勢,朝有利的方向引導。
使用類別用在「依勢行事」的表述上。
造句
<01>大禹治水成功就是了解水文,因勢利導
<02>牧師因勢利導地勸說這些迷途的青少年。
<03>當前民氣可用,我們只要因勢利導,何事不成?
<04>我們導師最善於因勢利導地教育我們、啟發我們。
<05>他們都很優秀,我不過就各人專長,因勢利導而已。
<06>因為證據有利於被告,所以辯護律師因勢利導,終於得到了勝訴。
<07>好的領導者可以利用時代潮流,因勢利導,讓國家朝有利的方向發展。
<08>教育孩子,如能找出他們的特質,再採取因勢利導的方法,效果較佳。
<09>我希望能找出學生的特點,因勢利導,讓他們充分發揮所長,得到學習的成果。

更多形容依勢行事相關成語

「因勢利導」典源

《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孫子》魏1>與趙2>攻韓3>,韓告急於齊4>。齊使田忌5>將而往,直走大梁6>。魏將龐涓7>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8>謂田忌曰:「彼三晉9>之兵,素悍勇而輕10>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11>利者蹶12>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13>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14>,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弃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并行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陝,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于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夜至斫木下,見白書,乃鑽火燭之。讀其書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大亂相失。龐涓自知智窮兵敗,乃自剄,曰:「遂成豎子之名!」齊因乘勝盡破其軍,虜魏太子申以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注解〕(1)魏:戰國七雄之一,其故址約在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帶,後滅於秦。(2)趙:戰國七雄之一,其故址約在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3)韓:戰國七雄之一,其故址約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山西省東南部一帶。介於魏、秦、楚三國之間,為兵家必爭之地,後為秦所滅。(4)齊: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5)田忌:生卒年不詳,戰國齊人。曾推薦孫臏於齊王。後魏將龐涓攻趙都邯鄲,其領兵圍魏救趙,並用孫臏計,大敗魏軍於桂陵。(6)大梁:戰國時魏國首都,地約在今河南省開封縣。(7)龐涓:戰國時魏將,與孫臏同學兵法於鬼谷子,因嫉臏之能而刖其足。後魏、齊交戰,臏為齊將,困涓於馬陵,涓智窮自剄而死。(8)孫子:孫臏,生卒年不詳,戰國時齊人,為孫武之後。學兵法於鬼谷子,同門龐涓嫉而斷其足,欲使其隱而勿見;後得齊威王賞識,任為將軍。齊、魏交戰,困龐涓於馬陵,萬弩俱發,涓自剄而死,於是聲名大噪。(9)三晉:指韓、趙、魏三國。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卿分晉,至戰國周威烈王正式命韓、趙、魏為諸侯,稱為「三晉」。(10)輕:輕視。(11)趣:同「趨」,行動歸向。(12)蹶:音ㄐㄩㄝˊ,挫敗。(13)使:命令。(14)灶:音ㄗㄠˋ,以磚土或石塊砌成,用來生火烹飪的設備。

典源說明】:據《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孫子》載,戰國時期,魏國聯合趙國攻打韓國,韓國不敵,於是向齊國求救。齊國派將軍田忌前去救援,直接攻打魏國都大梁。魏將龐涓得到消息,立刻率兵趕回國,這時齊軍已經進入魏國境。為了一舉打敗龐涓,齊軍軍師孫臏分析情勢道:「三晉的士兵一向慓悍勇猛,十分輕視以膽怯出名的我軍。善於作戰的人應該利用這點,因勢利導,讓事情順應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設法讓魏軍猛追直趕。」所以建議田忌下令軍隊進入魏國境後,第一天做十萬個灶,第二天減少為五萬個,到了第三天只做三萬個,讓龐涓誤以為齊軍因為膽怯,士兵逃跑掉大半。結果龐涓真的中計,率著精銳輕騎火速追趕,最後在馬陵這個地方中埋伏,自剄而死,齊軍大獲全勝。後來「因勢利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因其勢而利導之」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順著事物發展的趨勢,朝有利的方向引導。

展開

【因勢利導造句】

<< 因噎廢食 草菅人命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因勢利導 因勢利導的意思 因勢利導是什麼意思 因勢利導的同義詞 因勢利導的反義詞 因勢利導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