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誅筆伐


注音

拼音

解釋 誅,誅殺。伐,征討。「口誅筆伐」就是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譴責他人的罪狀。語出明.張岱《瑯嬛文集.卷三.書牘.與李翁硯書》引宋.呂祖謙語。

語義說明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譴責他人的罪狀。
使用類別用在「批評譴責」的表述上。
造句
<01>當弊案爆發時,人人口誅筆伐那些監守自盜的官員。
<02>對社會的不公進行口誅筆伐,正是新聞記者的職責所在。
<03>對於這種禍國殃民的作法,人人都應發揮凜然正氣,口誅筆伐
<04>文人的刀劍就是筆墨,對此不良風氣理應口誅筆伐,同聲譴責。
<05>在民主時代,主政者不依法行事,馬上就會遭到媒體口誅筆伐

更多形容批評譴責相關成語

「口誅筆伐」典源

明.張岱《瑯嬛文集.卷三.書牘.與李硯翁書》引宋.呂祖謙語夫東林自顧涇陽講學以來,以此名目,禍我國家者八九十年,以其黨升沉,用占世數興敗,其黨盛則為終南之捷徑,其黨敗則為元祐之黨碑。……東林之中,其庸庸碌碌者,不必置論。如貪婪強橫之王圖,奸險兇暴之李三才,闖賊首輔之項煜,上箋勸進之周鐘,以致竄入東林,乃欲俱奉之以君子,則吾臂可斷,決不敢徇情也。……呂東萊1>曰:「見辱於市人,越宿2>而已忘;見辱於君子,萬世而不泯。君子所以口誅筆伐於蓽門圭竇3>之間,而老奸巨滑4>心喪膽落,得恃此權也。」今乃當東林敗國亡家之後,流毒昭然,猶欲使作史者,曲筆拗筆,仍欲擁戴東林,此某所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也。兄臺胸無成見,不落方隅,故可痛快言之,若語他人,則似荊軻與蓋聶論劍,怒目視之,所不免矣。〔注解〕(1)呂東萊:呂祖謙(西元1137∼1187),字伯恭,宋金華人。官至直祕閣著作郎、國史院編修,與朱熹、張栻齊名,稱為「東南三賢」。其文詞閎肆辨博,於《詩》、《書》、《春秋》,多究古義,學者稱「東萊先生」。著有《東萊集》、《東萊左氏博議》等。(2)宿:音ㄒ|ㄡˇ,夜晚。(3)蓽門圭竇:比喻貧苦人家或貧苦人家居住的簡陋環境。見「篳門圭竇」。(4)老奸巨滑:深歷世情而極奸詐狡猾的人。

典源說明】:張岱,字宗子、石公,號陶庵,明末清初浙江山陰人。張岱不僅長於文學,且長於史學,重要的著作是《石匱書》。此書張岱寫了近五十年才脫稿,花了很大的心血。但是,有些看過此書的大老認為,《石匱書》雖然寫得很好,但是沒有順應潮流擁戴東林學派,恐怕不合時宜,張岱心中十分不服,在〈與李硯翁〉的信中強調了言論自由的重要,他認為,有健全的輿論才有健全的政治。又引到宋代呂祖謙的話:「見辱於市人,越宿而已忘;見辱於君子,萬世而不泯。君子所以口誅筆伐於蓽門圭竇之間,而老奸巨滑心喪膽落,得恃此權也。」意思是說:被一般人羞辱,過一晚就忘了;被君子羞辱,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就是君子為什麼要常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譴責老奸巨猾的人的罪狀,讓他們非常恐懼害怕。張岱堅持自己史學家言論自由的理念,故寫此信與好友痛快言之。後來原文中的「口誅筆伐」演變為成語,用來指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譴責他人的罪狀。

展開

【口誅筆伐造句】

1、美國人有充分的理由口誅筆伐bp公司。

2、對這種不贍養老人的行為,我們必須口誅筆伐,使之無處容身。

3、但正如他們口誅筆伐的銀行家那樣,很少有人會這麼想。

4、對社會的不公進行口誅筆伐,正是新聞記者的職責所在。

5、對壞現象我們要口誅筆伐

6、人人口誅筆伐,痛斥禍國殃民的“四人幫”。

7、當弊案爆發時,人人口誅筆伐那些監守自盜的官員。

8、文人的刀劍就是筆墨,對此不良風氣理應口誅筆伐,同聲譴責。

9、未能將壞人“投畀豺虎”於生前,當然也只好口誅筆伐之於身後。

10、俄國人用口誅筆伐烏克蘭的方式來紀念俄格戰爭一週年。

11、批判會上,同學們個個口誅筆伐

12、這個反黨集團罪惡滔天,鐵案如山,理應受到全黨全國人民的口誅筆伐

13、美國人有充分的理由口誅筆伐bp公司。

14、對這種不贍養老人的行為,我們必須口誅筆伐,使之無處容身。

15、但正如他們口誅筆伐的銀行家那樣,很少有人會這麼想。

16、對社會的不公進行口誅筆伐,正是新聞記者的職責所在。

17、對壞現象我們要口誅筆伐

18、人人口誅筆伐,痛斥禍國殃民的“四人幫”。

19、當弊案爆發時,人人口誅筆伐那些監守自盜的官員。

20、文人的刀劍就是筆墨,對此不良風氣理應口誅筆伐,同聲譴責。

<< 任勞任怨 一手遮天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口誅筆伐 口誅筆伐的意思 口誅筆伐是什麼意思 口誅筆伐的同義詞 口誅筆伐的反義詞 口誅筆伐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