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均勢敵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勢均力敵」。見「勢均力敵」條。

更多形容相關成語

「力均勢敵」典源

此處所列為「勢均力敵」之典源,提供參考。#《逸周書.卷八.史記解》1>久空重位者危:昔有共工自賢,自以無臣,久空大官。下官交亂,民無所附,唐氏伐之,共工以亡。犯難爭權疑者死:昔有林氏、上衡氏爭權,林氏再戰弗勝,上衡氏偽義弗克,俱身死國亡。知能均而不親,並重事君者危:昔有南氏2>有二臣貴寵,力鈞3>勢敵,竟進爭權,下爭朋黨4>,君弗禁,南氏以分。昔有果氏好以新易故,故者疾怨,新故不和,內爭朋黨,陰事外權,有果氏以亡。〔注解〕(1)典故或見於《尹文子》逸文。(2)有南氏:古國名。(3)鈞:通「均」,相等。(4)朋黨:同類的人相互集結成黨派,排除異己。〔參考資料〕《尹文子》逸文(據《太平御覽.卷四三二.人事部.智》引)兩智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勢均力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勢均力敵」這個詞語,一般用來指稱雙方勢力與情勢相當。在《逸周書.卷八.史記解》中有段話:「昔有南氏有二臣貴寵,力鈞勢敵,竟進爭權,下爭朋黨,君弗禁,南氏以分。」其中的「鈞」通「均」,和「敵」字一樣都是等同的意思。整句話是說:以前在有南氏這個國家,有兩個臣子極受君王寵信,雙方權勢相當,為了勝過對方,兩人於是各自結黨營私,明爭暗鬥,最後終於導致國家分裂。後來「勢均力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勢均力敵」一語,有時亦作「力均勢敵」,如《尹文子》逸文:「兩智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便是描述雙方力量相當,所以在智、貴、辯三方面都無法分出高下。

展開

【力均勢敵造句】

1、這最強的對決,最後的結果,居然是力均勢敵,兩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了重傷。

2、看上去,這樣白舒武成為與校長旗鼓相當力均勢敵的辯論者。

3、目前看上去,無論是北野,還是那黃金翼龍,似乎力均勢敵

4、雙方各十多人的大戰,似乎力均勢敵,但是有可能會有變故啊。

5、而三大部落最終形成,彼此都不甘示弱,力均勢敵之下,久久分不出勝負,人界也一直得不到最終的統一。

6、我,東方文,還有師父,我們三人如果都練成那北冥神功,再加上太師叔助陣,就算不能殺沖虛道長,至少也可與他力均勢敵

7、四強之戰似乎並沒有那麼快就能出結果,除了巖峰和青魁已經勝出,其他的兩組可就沒這麼快了,幾乎成了力均勢敵的局面,顯然不是一時半刻就能決出勝負。

8、這其中,有足足300人的死亡,是來自華夏和日本的,剩餘的因為力均勢敵,死亡的倒不是很多,倒是有個別的因為受傷嚴重,在戰後治療無力死亡。

9、兩人交手之間,不斷的有碰撞產生的爆響,兩人越打越快,全都是硬碰硬,誰也不退讓一步,竟然形成了力均勢敵的局面。

10、現實主義者對力量均勢政治也不是沒有先見,於是有:難道亡靈的陰霾就不能激發出一種人間的力量均衡聯合體,以防食屍鬼嗎?

11、要是不能保持均勢,就不僅可能危及我們的自由,而且危及我們的生存本身.

12、他們擔心這會打破世界力量均勢.

13、在均勢變得不利於我們時,我們不會聽之任之.

14、明朝對付女真的一般策略,是盡力維持各部落的均勢,防止其中某個部落成為獨霸東北的勢力。維持均勢的手段,通常是對所有部落都公正地給予貿易優惠,同時將一個明朝官銜授給其中一個部落的首領,讓他作為臨時領袖去維持和平。魏斐德

15、新政黨的壯大打破了力量的均勢.

16、均勢工作場所確切地說並不是新名詞.

17、均勢外交是伍廷芳採取的外交策略。

18、這最強的對決,最後的結果,居然是力均勢敵,兩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了重傷。

19、看上去,這樣白舒武成為與校長旗鼓相當力均勢敵的辯論者。

20、目前看上去,無論是北野,還是那黃金翼龍,似乎力均勢敵

<< 棋布星羅 如虎傅翼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力均勢敵 力均勢敵的意思 力均勢敵是什麼意思 力均勢敵的同義詞 力均勢敵的反義詞 力均勢敵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