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權通變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通權達變」。見「通權達變」條。

更多形容相關成語

「應權通變」典源

此處所列為「通權達變」之典源,提供參考。《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傳二》先主上言漢帝曰:「……臣昔與車騎將軍董承圖謀討操,機事不密,承見陷害,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遂得使操窮凶極逆,主后戮殺,皇子鴆害。雖糾合同盟,念在奮力,懦弱不武,歷年未效。常恐殞沒,孤負國恩,寤寐永歎,夕惕若厲。今臣群寮以為在昔虞書敦敘九族,庶明勵翼,五帝損益,此道不廢。周監二代,並建諸姬,實賴晉、鄭夾輔之福。高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大宗。今操惡直醜正,寔繁有徒,包藏禍心,篡盜已顯。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大司馬漢中王。臣伏自三省1>,受國厚恩,荷任2>一方,陳力未效,所獲已過,不宜復忝3>高位以重罪謗。群寮4>見逼,迫臣以義。臣退惟寇賊不梟5>,國難未已,宗廟傾危,社稷將墜,成臣憂責碎首之負。若應權通變,以寧靖6>聖朝,雖赴水火,所不得辭,敢慮常宜,以防後悔。輒順眾議,拜受印璽,以崇國威。仰惟爵號,位高寵厚,俯思報效,憂深責重,驚怖累息,如臨于谷。盡力輸誠,獎厲六師,率齊群義,應天順時,撲討凶逆,以寧社稷,以報萬分。謹拜章因驛上還所假左將軍、宜城亭侯印綬。」於是還治成都。拔魏延為都督,鎮漢中。時關羽攻曹公將曹仁,禽于禁於樊。俄而孫權襲殺羽,取荊州。〔注解〕(1)三省:本指以三事省察自己。語出《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此指再三反省。(2)荷任:擔負重任。荷,音ㄏㄜˋ。(3)忝:音ㄊ|ㄢˇ,辱。自謙自己才能不足以勝任的意思。(4)寮:通「僚」,官吏。(5)梟:音ㄒ|ㄠ,斬除、消滅。(6)寧靖:安定。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通權達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通權達變」當從「權變」演變而來。權,原來是秤錘的意思。秤錘的移動隨所秤的物品輕重而變,所以「權」本來就可引申為「隨宜變通」的意思。如《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權也。」就是這個意思。後來更有「權變」一詞,用來指隨機應變。因為權變即為人情通達的表現,所以又有「通權達變」的說法。較早的文獻像《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傳二》。這裡作「應權達變」,意思是一樣的。漢獻帝二十四年秋天,劉備的部下上書漢帝,聯名推舉劉備為漢中王,並擔任大司馬的職位,以整合軍隊和同盟的力量,討伐叛亂勢力。劉備接受推舉後,立刻上書獻帝,說明現今國家局勢動盪,逆臣曹操當道。如果一時權宜所作的處置,可以使國家安定,即使是赴湯蹈火,也不會推辭。所以順應眾人的建議,接受印信。後來「通權達變」這句成語就是用來指不墨守常規,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處置。

展開

【應權通變造句】

1、若應權通變,以寧靜聖朝,雖赴水火,所不得辭。

2、若孝文卑辭匈奴,先帝優與吳盟,皆應權通變,弘思遠益,非匹夫之為忿者也。

3、若應權通變,以寧靖聖朝,雖赴水火,所不得辭,敢慮常宜,以防後悔。

4、若應權通變,以寧靜聖朝,雖赴水火,所不得辭,輒順眾議,拜受印璽,以崇國威。

5、不過諸葛亮是從反魏大局出發,並不拘泥於這種表面文章,這倒是他應權通變,深思遠益之處。

6、王老五是個通權達變的好校長。

7、諺智者通權達變,愚者剛愎自用。

8、智者通權達變,愚者堅持己見。

9、令嬡私下允諾婚事固然不宜,但事到如今,您老何妨通權達變一下,好讓美事成真?

10、他這個人很精明,辦事很會通權達變,一般人可做不到。

11、生意人就是要懂得通權達變,才能在市場上奪得先機。

12、一方面我們要堅守原則,另方面又要通權達變,以適應瞬息萬變的鬥爭形勢。

13、大丈夫當通權達變,建立不朽功勳,名垂青史。

14、我沒見過如此冥頑不靈,完全不知通權達變的人。

15、嗯,主意拿定了?丞相真是識時通變!

16、你祖先子文,是楚國的名臣,識時通變,你作為他的子孫,卻藉藉無名,難道就應該羞恥不成?你說難道不是這個理嗎!

17、此時,識時通變的上海只有轉型發展,才能抓住機遇。

18、一個大洋經理竟搞起了小土紡機,看來有點怪,可這恰好充分證明了父親是一位識時通變的傑出的領導管理人才。

19、採掘黑(煤)、白(灰)、黃(磺),農工商兼營的格局,使平定人在勤奮踏實、溫文淳厚中更顯得精明靈活、識時通變。

20、這個時候,上司和下屬之間通達權變,不分你我。

<< 補殘守缺 言不由中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應權通變 應權通變的意思 應權通變是什麼意思 應權通變的同義詞 應權通變的反義詞 應權通變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