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過其實


注音

拼音

解釋 指言辭虛妄誇大,與事實不相符。#語出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二.正失》。

相似詞 誇大其詞 過甚其詞 誇誇其談

相反詞 持平之論 言必有據

語義說明指言辭虛妄誇大,與事實不相符。
使用類別用在「言語誇大」的表述上。
造句
<01>我覺得他的說法言過其實,不盡可信。
<02>我若不言過其實誇張些,你們會緊張嗎?
<03>事情並未如傳說嚴重,媒體報導言過其實
<04>他言過其實地,把一件小擦撞說成了大車禍。
<05>我想他的用心是要提醒你注意,只是話說得有些言過其實
<06>這部影片的介紹有點兒言過其實,真正去看過的人都有受騙的感覺。

更多形容言語誇大相關成語

「言過其實」典源

#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二.正失》1>成帝曰:「其治天下,孰與孝宣皇帝?」向曰:「中宗之世,政教明,法令行,邊境安,四夷親,單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樂,其治過於太宗之時,亦以遭遇匈奴賓服,四夷和親也。」上曰:「後世皆言文帝治天下幾至太平,其德比周成王,此語何從生?」向對曰:「生於言事。文帝禮言事者,不傷其意,群臣無小大,至即便從容言,上止輦聽之,其言可者稱善,不可者喜笑而已。言事多褒之,後人見遺文,則以為然。世之毀譽,莫能得實,審形者少,隨聲者多,或至以無為有。……」向以為如此。及世間言文帝小生於軍中,長大祭代東門外,使者求得之,因立為代王,徵當即位,後期,日為之再中,集上書囊,以為前殿帷,常居明光宮聽政,為薄太后持三年服,治天下,致升平,斷獄三百人,粟一升一錢:凡此十餘事,皆俗人所妄傳,言過其實,及傅會2>,或以為前皆非是,如劉向言。〔注解〕(1)典故或見於《三國志.卷三九.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馬良》。(2)傅會:牽強、附會。〔參考資料〕《三國志.卷三九.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馬良》良弟謖,字幼常,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除緜竹成都令、越嶲太守。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

典源說明】:東漢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中的〈正失〉篇,開頭即點出此篇是為了糾正歷史上善惡謬誤所寫,所以立篇名為〈正失〉。在孝文帝這段中,指出劉向認為世俗流傳漢文帝的許多事跡,大多是些誇大,與事實不相符的穿鑿附會之說。只因文帝非常禮遇來上諫的大臣,所以大臣們對文帝多有褒獎。例如:文中列舉十數件關於文帝的善行,都有溢美、牽強附會之嫌。後人看到這些褒揚的文章,就以為全是事實。世上的非議與稱讚,有很多是名實不符,但會去求證的人不多,隨聲附和的人倒是不少。應劭在此對劉向的看法表示贊同。後來「言過其實」被用來指言辭虛妄誇大,與事實不相符。

展開

【言過其實造句】

1、他是個繡花枕頭,言過其實的人。

2、同學們對他的言過其實、愛出風頭等毛病意見很大。

3、事情並未如傳說嚴重,媒體報導言過其實

4、我覺得他的說法言過其實,不盡可信。

5、顯然,所有說"過去的網際網路已死"的報道都言過其實了。

6、這個人言過其實,脆而不堅,他的話不可全信。

7、他對老張的讚揚有些言過其實

8、你所說的似乎有點言過其實

9、我若不言過其實誇張些,你們會緊張嗎?

10、他言過其實地,把一件小擦撞說成了大車禍。

11、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說法有一些言過其實了。

12、你不要相信他言過其實的許諾。

13、此人言過其實,志大才疏。

14、孤立的,因此他們為了能最大程度脫離自己與氣候改變的關係,就言過其實的說些氣候變化的方方面面。

15、孔子所說的”損者三友“,是指:第一,友便辟,即喜歡諂媚逢迎、溜鬚拍馬的人。第二,友善柔,即”兩面派“.第三,友便佞,即言過其實、誇誇其談的人。這樣的朋友千萬不能交,否則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16、兩週之後來看,當時的這種擔心顯然言過其詞了。

17、“朋友”這個詞兒當然有點言過其詞.

18、用死亡山脈來稱呼那裡一點都不言過其詞。

19、Ball教授指出:很多人說,安然事件讓我們對美國的會計制度失去了信心,我認為這言過其詞。

20、儘管全球性流行病的威脅是真實存在的,但它時常被渲染得言過其詞,過於誇張了。

<< 積重難返 標新立異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言過其實 言過其實的意思 言過其實是什麼意思 言過其實的同義詞 言過其實的反義詞 言過其實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