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厭權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兵不厭詐」。見「兵不厭詐」條。

更多形容相關成語

「兵不厭權」典源

此處所列為「兵不厭詐」之典源,提供參考。《韓非子.難一》晉文公將與楚人戰,召舅犯問之曰:「吾將與楚人戰,彼眾我寡,為之奈何﹖」舅犯1>曰:「臣聞之,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閒2>,不厭詐偽3>。君其詐之而已矣。」文公辭舅犯。因召雍季而問之曰:「我將與楚人戰,彼眾我寡,為之奈何﹖」雍季對曰:「焚林而田,偷取多獸,後必無獸;以詐遇民,偷取一時,後必無復。」文公曰:「善。」辭雍季。以舅犯之謀與楚人戰以敗之。歸而行爵,先雍季而後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謀也。夫用其言而後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時之權也,雍季言萬世之利也。」仲尼聞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時之權,又知萬世之利。」〔注解〕(1)舅犯:狐偃,字子犯,春秋晉人,生卒年不詳。為晉文公舅,故亦稱為「舅犯」。文公為公子時,出亡在外,偃與兄毛從之十九年;及文公歸國,乃以偃為大夫,信任不疑,言聽計從,後輔佐文公平周室之亂而成霸業。(2)戰陣之閒:作戰的時候。閒,音ㄐ|ㄢ,同「間」,時候。(3)不厭詐偽:不排斥欺詐虛偽。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兵不厭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晉文公打算出兵攻打楚國,在開戰前他召見舅犯,詢問以少敵眾的辦法。舅犯以「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閒,不厭詐偽」來回答晉文公,這句話的大意是:講求禮的君子,要求自己儘量的忠厚誠信;但用兵打仗時,不排斥以欺詐的方法來取得勝利。文公再以相同的問題詢問雍季,雍季認為:燒毀山林以獵取野獸,是不留餘地的榨取一空;用欺騙的方式對待百姓,只能騙得一時的信任。文公嘉許雍季的見解,卻採用舅犯的建議與楚人戰而得勝。事後,班師回朝,封官授爵時,將雍季的功勞列在舅犯之上。群臣不解,文公解釋說:「你們有所不知!舅犯所言是一時的權宜之計;雍季之言才是永久的利益啊!」後來「兵不厭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作戰時不排斥以欺詐的方法來取勝。亦用來比喻做事為了達到目的,不排斥使用詭詐的手段。

展開

【兵不厭權造句】

1、兵不厭詐,戰場上一定要小心謹慎。

2、古語有云“兵不厭詐”,要想在戰場上克敵制勝,就應該放下尊嚴,不擇手段。

3、對付敵人,有時,我們還要兵不厭詐,我們平時要儘量保持低調和自強不息。

4、奧運之兵不厭詐的賽場競技,勝負之間,有時求金心切,有意無意間會有一些正規動作以外的舉動。

5、打仗主是要戰勝敵人,兵不厭詐,敵人越罵我們狡猾,越說明我們做得對極了。

6、戀愛和戰爭是不擇手段的;兵不厭詐;情場如戰場。

7、選舉有如行兵調將,所謂兵不厭詐,用兵打仗時,各方總不排除用狡詐手段迷惑敵人。

8、如果你看過孫子兵法就是知道什麼是兵不厭詐。

9、商場如戰場,經商也要講究兵不厭詐,因此我們必須知彼知己,謹慎從事,才能在商戰中取得勝利。

10、兵不厭詐是一條比較麻煩的計策,因為要返過來複過去地鬥智,非常需要耐心。

11、正所謂兵不厭詐,英格蘭早前聲言朗尼不會在今仗復出,不過朗尼終在下半場以後備身份上陣。

12、兵不厭詐,兵以詐立,欺騙的手法,在兵家是常事。

13、兵不厭詐,只要能迷惑敵人,我們就有了主動權。

14、這次比賽的選手來自五湖四海,兵不厭詐,在我們不瞭解對方的情況下,一定要小心為妙。

15、戰場上講究兵不厭詐,所以將領們會想出各種計策贏取勝利。

16、兵不厭詐,似有非有,無時不有,是重要的戰術手段。

17、這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兵不厭詐,我們必須利用智謀和經驗去生存。

18、作戰不僅要靠勇敢,還要講智謀,所謂兵不厭詐,就是克敵制勝的一個法寶。

19、所謂兵不厭詐,就是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去打倒敵人,不要怕被別人笑話。

20、諸葛亮七擒孟獲,真是兵不厭詐,足智多謀。

<< 情投意洽 釣名欺世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兵不厭權 兵不厭權的意思 兵不厭權是什麼意思 兵不厭權的同義詞 兵不厭權的反義詞 兵不厭權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