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成語,或成語中的某個字
注音
拼音
解釋 像蟲子一樣扭曲著身軀欲有所行動。比喻人意圖為害作亂。語本《左傳.昭公二十四年》。△「躍躍欲試」
相似詞 伺機而動 摩拳擦掌 躍躍欲試
語義說明比喻人意圖為害作亂。
使用類別用在「急欲行動」的表述上。
造句
<01>面對偷渡客蠢蠢欲動,海防單位隨時都得嚴陣以待。
<02>敵軍不斷增援,蠢蠢欲動,我軍早已做好萬全準備。
<03>獨宿在野外,總覺外頭有什麼鬼魅正在那裡蠢蠢欲動。
<04>年節將近,各地歹徒蠢蠢欲動,治安單位已加強防範。
<05>選舉期間,警方極力掃黑,以防蠢蠢欲動的歹徒圖謀不軌。
<06>才聽說國際油價上揚,不法的商人便蠢蠢欲動,準備哄抬物價。
《左傳.昭公二十四年》鄭伯如晉,子大叔相,見范獻子。獻子曰:「若王室何?」對曰:「老夫其國家不能恤1>,敢及王室!抑2>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緯3>,而憂宗周之隕,為將及焉!』今王室實蠢蠢4>焉,吾小國懼矣。然大國之憂也,吾儕何知焉?吾子其早圖之,《詩》曰:『缾之罄矣,惟罍之恥。』王室之不寧,晉之恥也。」獻子懼,而與宣子圖之,乃徵會於諸侯,期以明年。〔注解〕(1)恤:音ㄒㄩˋ,憂慮。(2)抑:不過。(3)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寡婦不憂慮自己紡織的緯紗,而掛念王朝的隕滅。比喻忘身憂國。嫠,音ㄌ|ˊ,寡婦。宗周,指周王朝。因周為所封諸侯國之宗主國,故名。(4)蠢蠢:動亂不安的樣子。
【典源說明】:「蠢蠢」是動亂不安的意思,在《左傳.昭公二十四年》中記載,鄭定公出訪晉國,子大叔隨行相禮,會見晉卿范獻子。因為前年四月周景王駕崩,為了爭奪王位,王室大亂,最後才由晉國出面平亂,立了周敬王。面對動盪不安的中原局勢,范獻子感到憂心忡忡,就問子大叔道︰「我們對王室應該怎麼辦呢?」子大叔回答︰「我這老頭子,對於自己的國家都不關心了,哪還管得著王室!不過王室的安危,的確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現在王室蠢蠢不安,像我們這種小國確實感到十分害怕。至於大國的憂慮,我們又怎麼能知道呢?還是請您及早考慮考慮吧。畢竟王室不得安寧,可說是晉國的恥辱啊!」范獻子聽了,便找韓宣子商量,決定明年召集諸侯開會。後來「蠢蠢欲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意圖為害作亂。
1、經過了一個冬天,小蟲兒們在溫暖的陽光下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2、面對偷渡客蠢蠢欲動,海防單位隨時都得嚴陣以待。
3、風吹得竹子颯颯做響,好像有蟒蛇或猛獸正在那裡蠢蠢欲動似的。
4、足球運動員也已經開始蠢蠢欲動。
5、投資者蠢蠢欲動,而新的小公司受困於經濟蕭條時期。
6、那些販毒分子,近日又蠢蠢欲動,妄圖再冒一次險。
7、而且你現在正蠢蠢欲動的要上街上去了?
8、這些不逞之徒,一有機會便想渾水摸魚,蠢蠢欲動。
9、年節將近,各地歹徒蠢蠢欲動,治安單位已加強防範。
10、獨宿在野外( 蠢蠢欲動造句),總覺外頭有什麼鬼魅正在那裡蠢蠢欲動。
11、春天來臨,草木萌芽,害蟲們也在蠢蠢欲動了。
12、據情報說,藏身大山的匪幫,又蠢蠢欲動,準備出來劫掠。
13、敵軍不斷增援,蠢蠢欲動,我軍早已做好萬全準備。
14、海風時強時弱地吹來,把竹子搖得颯颯作響,好像有蟒蛇正在那裡蠢蠢欲動。
15、經過了一個冬天,小蟲兒們在溫暖的陽光下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16、面對偷渡客蠢蠢欲動,海防單位隨時都得嚴陣以待。
17、風吹得竹子颯颯做響,好像有蟒蛇或猛獸正在那裡蠢蠢欲動似的。
18、足球運動員也已經開始蠢蠢欲動。
19、投資者蠢蠢欲動,而新的小公司受困於經濟蕭條時期。
20、那些販毒分子,近日又蠢蠢欲動,妄圖再冒一次險。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蠢蠢欲動 蠢蠢欲動的意思 蠢蠢欲動是什麼意思 蠢蠢欲動的同義詞 蠢蠢欲動的反義詞 蠢蠢欲動注音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