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成語,或成語中的某個字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瓜田李下」。見「瓜田李下」條。
此處所列為「瓜田李下」之典源,提供參考。無名氏〈君子行〉(據《樂府詩集.卷三二.相和歌辭七》引)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1>,李下不正冠2>。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髮,後世稱聖賢。〔注解〕(1)納履:穿鞋,指彎腰做穿鞋或整理的動作。履,鞋子。(2)正冠:扶正帽子。指伸手整理帽子。冠,音ㄍㄨㄢ,帽子。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瓜田李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瓜田李下」是一句很常見的成語,經常是以「瓜田李下之嫌」的型態出現,可見這句成語和「嫌疑」很有關係。在《樂府詩集.卷三二.相和歌辭七》中收錄了一首〈君子行〉,這首詩就是在告訴世人君子當有的舉止行為,所以開頭幾句就說了:「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意思就是說:君子為人要光明磊落,因此要儘量避開一些會引起別人猜疑的舉止。這種舉止就像走經瓜田,如果彎腰去整理鞋子,就難免會讓人懷疑:是否在借此來掩飾偷摘瓜果的行為呢?同樣的,走到李子樹下,如果舉手來整理頭上的帽子,難免會讓人起疑:是否在借此而偷採樹上李子呢?如果我們走經瓜田不納履,來到李樹下,不正冠,自然就不會引人猜疑了。後來就從這首詩演繹出「瓜田李下」這句成語,成為「惹人嫌疑」的代稱。
1、在網路是把雙刃劍的傳播新常態下,也許“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的古訓值得借鑑,否則,面對“瓜田李下”式的靜態照片,會有更多波濤洶湧的解讀。(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造句)
2、“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這是兩千年前中國人的行為規範。
3、誠然,“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地方政府赤膊上陣,親自為企業權力撐腰,以至於頒發“保護牌”,難免讓人浮想聯翩。
4、中國企業與黃禹錫合作則有違古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這至少會向外界傳遞一種資訊,即中國社會與造假有撇不開的關係,對造假行為太寬容。
5、民間有句俗語,叫“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6、“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7、“中國在古代就很重視防止利益衝突,有個說法叫‘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8、是的,避嫌是一種為官美德,權力應始終保持高度的避嫌敏感,“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將避嫌意識上升為一種避嫌美德。
9、如果調查者與所調查的專案有相當的利害關係,即便調查很公正,也要讓人疑惑,因為這違背了“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的“潛規則”。
10、早年母親回家路上撿了幾塊磚,想要回家壘灶用,被父親發現後,還寫了“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的家書呢。
11、這事本與我無關,只因瓜田李下,招惹了許多閒言閒語。
12、這次弊案,凡有瓜田李下之嫌的人,都被警方傳訊了。
13、為了避免瓜田李下惹是非,經理從不單獨與女同事出遊。
14、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瓜田李下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
15、他行為謹慎,總是主動避免瓜田李下。
16、考試時東張西望,就難免有瓜田李下的作弊嫌疑。
17、在保密部門工作一定要謹言慎行,避免瓜田李下之嫌。
18、她做事十分謹慎,絕不讓自己處於瓜田李下的情況中。
19、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瓜田李下也沒什麼可擔心的。
20、我處事光明磊落,為所當為,無懼瓜田李下之嫌。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李下瓜田 李下瓜田的意思 李下瓜田是什麼意思 李下瓜田的同義詞 李下瓜田的反義詞 李下瓜田注音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