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成語,或成語中的某個字
注音
拼音
解釋 誠懇正直的規勸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語本《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良藥苦口」、「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相似詞 良藥苦口
語義說明形容誠懇正直的規勸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
使用類別用在「良言刺耳」的表述上。
造句
<01>我懂得忠言逆耳的道理,同仁的批評,我虛心接受。
<02>我知道這些話會惹你不快,但忠言逆耳,還望多加思量。
<03>雖然忠言逆耳,但是為了公司好,該說的話我還是不得不說。
<04>他本來就叛逆性強,更何況忠言逆耳,我看你這番話白說了。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1>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2>己疾也;忠言拂3>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注解〕(1)典故或見於《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孔子家語.卷四.六本》。(2)已:停止、結束。(3)拂:音ㄈㄨˊ,違逆不順。〔參考資料〕■《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出舍,沛公不聽。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孔子家語.卷四.六本》孔子曰:「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君無爭臣,父無爭子,兄無爭弟,士無爭友,無其過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己失之,友得之。』是以國無危亡之兆,家無悖亂之惡,父子兄弟無失,而交友無絕也。」
【典源說明】:戰國七雄中的韓國,因為飽受強鄰秦國的威脅,加上國君無能,人心渙散,以致內憂外患交迫,隨時都可能亡國。韓非身為韓國的諸公子之一,曾在荀子門下受業學習,希望能用一己之才,為國效力,挽救國勢。他雖屢次上書勸諫韓王,卻無法受到重用。於是他把滿腔的抱負雄心,寫成《韓非子》一書。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提到︰有用的藥,吃起來雖然覺得很苦,但是聰明的人卻會勉強自己喝下它,因為知道吃下之後能夠治好自己的病;忠直的話語,聽起來讓人很難受,但是英明的君主卻會聽從,因為知道採納之後可以成就大業。後來「忠言逆耳」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誠懇正直的規勸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
1、恬淡寡欲不可信,逆耳忠言應記取。
2、你不妨耐心地聽一聽逆耳良言,也許這對於你是有好處的。
3、我這是逆耳良言,也許對你有好處。
4、這雖是逆耳之言,但目的卻是好的。
5、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6、真正的朋友才會為了你的進步不惜說逆耳的話。
7、“忠言逆耳利於行”,這話很有道理。
8、許多人懂得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但並不是人人如此。
9、媽媽常對我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已經牢牢記在心裡。
10、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孔子
11、玩笑謊言漫天飛。不過人就是喜歡聽好話,忠言逆耳嘛。
12、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民諺
13、忠言逆耳,根本那是最需求忠告的人也總是最不喜愛它。
14、雖良藥苦口,但可以根治重病;雖忠言逆耳,但可以幫助你改正錯誤或不犯錯誤。
15、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益於行。
16、他本來就叛逆性強,更何況忠言逆耳,我看你這番話白說了。
17、恬淡寡欲不可信,逆耳忠言應記取。
18、忠言逆耳,同學們的批評聽起來尖銳了些,但對你改正缺點是有好處的。
19、我不是沒有勸告過他,只是忠言逆耳,他聽不進去,我又有什麼辦法。
20、雖然忠言逆耳,但是為了公司好,該說的話我還是不得不說。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忠言逆耳 忠言逆耳的意思 忠言逆耳是什麼意思 忠言逆耳的同義詞 忠言逆耳的反義詞 忠言逆耳注音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