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德和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心平氣和」。見「心平氣和」條。

更多形容相關成語

「心平德和」典源

此處所列為「心平氣和」之典源,提供參考。《左傳.昭公二十年》齊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臺,子猶馳而造焉。公曰:「唯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詩》曰:『德音不瑕1>。』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注解〕(1)德音不瑕:德音是沒有瑕疵的。出自《詩經.豳風.狼跋》。瑕,音ㄒ|ㄚˊ,瑕疵、缺點。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心平氣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平氣和」原作「心平德和」。晏子,即晏嬰,春秋齊國人,在齊景公時任宰相,為當時的名臣。據《左傳.昭公二十年》載,有一天,景公遊獵回來,與大臣梁丘據等在遄臺飲酒作樂。當景公對人生有所感慨時,梁丘據亦在一旁附和,故景公說:「只有據與我是相和的啊!」隨侍在側的晏子不以為然,他說:「據和你不過是相同而已,那裡有相和!」景公訝異地問:「『和』跟『同』有什麼不一樣嗎?」晏子回答說:「若以烹調為例,在熬煮羹湯時,會適切地把不同佐料相混,使之味道調和,才做出美味的料理。君臣相處之道也是這樣的。當君王提出一個主張時,作為臣子的應該是從不同角度給予建言,使君王的施為更為完備,而不是一昧地附和而已。再以音樂為例,一篇好的樂章,是各種音符以不同的快慢、高低……組合在一起,互相搭配,調和出優美的音樂,使君子聽了,內心能得到平靜,德行能趨向平和。所以《詩經》說:德音是沒有瑕疵的。像梁丘據這樣只會對君王的說法同聲應合,就好像把清水加到清水裡去調味,誰會想去吃它呢?又好像琴瑟只彈一個單一的音符,誰會想去聽它呢?所以『同』是不好的啊!」此處的「心平德和」指的是心情的平靜,德行修養的平和。有此境界,人的脾氣自然會溫和不暴躁,所以後來由此演變成「心平氣和」這句成語,形容心氣平和,不急不怒。

展開

【心平德和造句】

1、 你理應心平氣和地把事情說清楚,不該動不動發火。

2、 王老師正心平氣和地教育李傑。

3、 面對學生家長的無端指責,張老師心平氣和地加以解釋。

4、 遇事別急躁,咱們還是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談一談。

5、 雖然我們剛剛輸了比賽,但是依然心平氣和的祝賀對手的勝利。

6、 這次期中考試我的成績不好,但媽媽沒批評我,而是心平氣和的和我說,下次努力會考好!

7、 他心平氣和,不因眾說紛紜而坐立不安。

8、 遇到困難我們一定要有心平氣和的心態,一定要從容不迫的去面對。

9、 老古說話一向都是心平氣和的。

10、 只見父親斜倚在沙發靠背上,隨意地擺弄健身球,心平氣和,神情安詳。

11、 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於舊狀況那麼心平氣和,於較新的機運就這麼疾聲厲色?

12、 做什麼事情和做什麼東西都要心平氣和的慢慢做,要不然就什麼事都做不成。

13、 在考慮大事時,必須心平氣和,不急不躁。

14、 老劉總是那麼心平氣和的,我從未見他發過脾氣。

15、 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於舊狀況那麼心平氣和,於較新的機運就這麼疾首蹙額。

16、 老媽總是心平氣和的跟我說話,可我總是不聽。黃國熙。

17、 每次我要是犯了什麼錯誤,媽媽總是先心平氣和地跟我講道理,除非我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誤,媽媽才會打我。

18、 李明在家老是淘氣,但他的父母總是心平氣和地教育他。

19、 做事都要心平氣和,不要急急忙忙。

20、 我在6歲的時候打爛了花瓶,媽媽坐下來心平氣和地對我說:"有些危險的物品是不能動的,萬一傷到自己怎麼辦呢?”。

<< 心煩意悶 心平氣舒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心平德和 心平德和的意思 心平德和是什麼意思 心平德和的同義詞 心平德和的反義詞 心平德和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