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無血刃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兵不血刃」。見「兵不血刃」條。

更多形容相關成語

「兵無血刃」典源

此處所列為「兵不血刃」之典源,提供參考。《荀子.議兵》陳囂問孫卿子曰:「先生議兵,常以仁義為本。仁者愛人,義者循理,然則又何以兵為?凡所為有兵者,為爭奪也。」孫卿子曰:「非女所知也。彼仁者愛人,愛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循理,循理,故惡人之亂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爭奪也。故仁者之兵,所存者神,所過者化,若時雨之降,莫不說喜。是以堯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此四帝兩王,皆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也。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遠邇來服1>,德盛於此,施及四極2>。《詩》曰:『淑人君子,其儀不忒。』此之謂也。」〔注解〕(1)遠邇來服:遠處和近處的人都來歸服。邇,音ㄦˇ,近處、眼前。(2)四極:四方極遠的地方。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兵不血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荀況(西元前313∼前238)戰國時趙人,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學說本於孔子,著書數萬言,主張禮治而倡「性惡」之說,韓非、李斯均為其學生。後世尊稱為「荀卿」、「荀子」。有一天,荀子的弟子陳囂問荀子說:「先生論兵,常以仁義為本。具有仁心的人是愛人的,行義的人是遵循道理的,那還用兵幹甚麼呢?世界上所以有戰爭的原因,就是為了爭奪啊!」荀子回答說:「具有仁心的人自必愛人,因為他愛人,所以厭恨所愛的人被別人傷害。行義的人,自必遵循正道行事,因為他遵循正道,所以厭恨別人把正道攪亂。戰爭,是用來禁暴除害的,不是用來爭奪的。所以仁人之兵,所到之處,就有如時雨下降,沒有人不歡喜的。故堯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都是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所以近處的人愛他們的善行,遠處的人仰慕他們的德義,兵不血刃,即已降服敵人了。」後來「兵不血刃」被用來指尚未實際交戰,即已征服了敵人;或用來比喻輕易得勝。

展開

【兵無血刃造句】

1、我軍把城市包圍起來,獲得兵不血刃的勝利。

2、多虧將軍好計謀,讓我軍兵不血刃,贏得勝利。

3、經過一個多月的圍困和宣傳瓦解,我軍兵不血刃解放了這座古城。

4、解放軍開進北平,兵不血刃,和平解放了這個城市。

5、兵不血刃,就平了廣西省多年的亂黨。

6、由於發動了強大的政治攻勢,我軍兵不血刃,便大獲全勝。

7、西安事變被兵不血刃的和平解決了。

8、由於心戰的成功,敵寇不戰而降,我軍兵不血刃,大獲全勝。

9、他們厲害得只能用兵不血刃形容。

10、由於敵人軍心渙散,聯軍兵不血刃,收復了好幾座城市。

11、北平的解放是兵不血刃的和平方式。

12、北平的解放兵不血刃以和平方式解決。

13、解放軍兵不血刃,和平解放西藏。

14、現在城內將士人人心懼火炮厲害,兵無鬥志、軍心已散。

15、從上述記載可以看出,商紂王的軍隊人數雖多,但兵無鬥志,前徒倒戈。

16、軍官怕死,兵無鬥志,這就是現在大清軍隊的現狀。

17、高覽投降曹軍之後,袁營上下人心惶惶,兵無鬥志,將懷離心。

18、南軍不見帥旗,已是兵無鬥志,士氣渙散,又見一將渾身浴血、鎧甲上插滿箭矢,槍挑一著總管衣飾之屍首,口言總管已死,來回衝殺,以為魔神降臨,大懼四散潰逃。

19、這倒參加了,不過將無勝心,兵無鬥志,成績很一般。

20、時清政府在北寧一帶駐軍約四十營,但由於將帥昏庸、怯懦,互不協調,軍紀廢弛,兵無鬥志。

<< 利鎖名牽 返老歸童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兵無血刃 兵無血刃的意思 兵無血刃是什麼意思 兵無血刃的同義詞 兵無血刃的反義詞 兵無血刃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