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路揚鑣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分道揚鑣」。見「分道揚鑣」條。

更多形容相關成語

「分路揚鑣」典源

此處所列為「分道揚鑣」之典源,提供參考。#《魏書.卷一四.神元平文諸帝子孫列傳.河間公齊》子志,字猛略。少清辯強幹,歷覽書傳,頗有文才。為洛陽令,不避強禦,與御史中尉李彪爭路,俱入見,面陳得失。彪言,御史中尉避承華車蓋,駐論道劍鼓,安有洛陽縣令與臣抗衡。志言神鄉縣主,普天之下誰不編戶,豈有俯同眾官,避中尉?高祖曰:「洛陽1>我之豐沛2>,自應分路揚鑣3>。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及出,與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高祖謂邢巒曰:「此兒竟可,所謂王孫公子,不鏤自雕。」巒曰:「露枝霜條,故多勁節,非鸞則鳳,其在本枝也。」員外郎馮俊,昭儀之弟,恃勢恣撾所部里正。志令主吏收繫,處刑除官。由此忤旨,左遷太尉主簿。俄為從事中郎。〔注解〕(1)洛陽:位於今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地勢優越,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北魏建都平城,孝文帝時遷都洛陽。(2)豐沛:沛縣豐邑,位於今江蘇省西北,為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後人因此稱帝王的故鄉為「豐沛」。(3)揚鑣:揚起馬銜,比喻驅馬前進。鑣,馬口中所含的鐵環。鑣,音ㄅ|ㄠ。〔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北史.卷一五.魏諸宗室列傳.河間公齊》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分道揚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分道揚鑣」原作「分路揚鑣」。北魏時,有個名叫元志的人,不但是皇親國戚,還是當時首都洛陽的行政長官。他個性強悍,任何事都不輕易退讓。有一天,他乘座車走在路上,御史中尉李彪的座車也迎面而來。由於兩方都人馬眾多,一定要有一方退讓才能通過。照理說,官小的人要讓官大的人先走。而以官職來論,李彪是中央官員,元志只是地方首長,應該要禮讓。但元志個性強硬,加上是皇親國戚,硬是不肯讓步。雙方因此鬧得不可開交,決定去找皇上評理。李彪見了孝文帝說:「我是御史中尉,官比他大,區區一個洛陽市長怎麼可以這樣和我對抗呢?」元志反駁說:「我是國都所在的洛陽市長,洛陽城裡每個人都歸我管,哪有比照其他地方官,讓中央官員先走的道理?」孝文帝聽了很無奈,也不去評斷誰是誰非,就笑著說:「好啦!好啦!你們別吵!洛陽是我的地方,我說了就算,把路分成兩半,你們兩人以後各走各的就好啦!」元志和李彪兩人聽到皇上這麼說後,就拿著尺到外面,量了道路的寬度,然後分成兩半,各走自己的那一半。後來「分道揚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人依其志向,各奔前程。

展開

【分路揚鑣造句】

1、我們彼此之間感情不和,早已分路揚鑣了。

2、他們已分道揚鑣闖自己的事業去了。

3、當夫妻決定分道揚鑣時,他們最不願意留下的就是“玫瑰戰爭”的犯罪現場和他們所有的血汗錢。

4、我們合夥關係既已終止,從此分道揚鑣了。

5、雖然默氏家族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正在分道揚鑣。

6、他倆同居多年,終因志趣不合分道揚鑣。

7、他們結婚的時候口口聲聲地說永不分離,但最終還是分道揚鑣了。

8、這就是經濟學理論和現實分道揚鑣之時。

9、結婚4年,曾經一對熱戀的情侶,如今卻要分道揚鑣。

10、我們雖然是好朋友,但自從那一次爭執後,便分道揚鑣了。

11、從此我跟你分道揚鑣,各走各的路。

12、這次爭吵是造成他們倆分道揚鑣的主要原因。

13、他們本來個性志趣就不同,分道揚鑣實屬必然。

14、在有的阿拉伯國家,民主與自由分道揚鑣。

15、兩人均認為對方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便分道揚鑣了。

16、任務既已完成,我們也好分道揚鑣,各走各的了。

17、一場誤會後,這兩個昔日好友終於分道揚鑣了。

18、自從我跟他在花蓮車站分道揚鑣以後,就沒他的音訊了。

19、天下無不散筵席,我們在此分道揚鑣,互道珍重吧!

20、那天他們分道揚鑣,再不是會在一起打打鬧鬧,在院子裡看月亮的親人,而是處於對立面的敵人。

<< 復為故態 舞文巧法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分路揚鑣 分路揚鑣的意思 分路揚鑣是什麼意思 分路揚鑣的同義詞 分路揚鑣的反義詞 分路揚鑣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