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三反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舉一反三」。見「舉一反三」條。

更多形容相關成語

「一隅三反」典源

此處所列為「舉一反三」之典源,提供參考。《論語.述而》子曰:「不憤不啟1>,不悱不發2>,舉一隅3>不以三隅反,則不復4>也。」〔注解〕(1)不憤不啟:不到學生想求明白而無法獲得時,不去開導他。憤,心中想了解卻有困難。啟,開導、教導。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2)不悱不發:不到學生想說卻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悱,音ㄈㄟˇ,心裡有意見想表露卻說不出來的樣子。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3)隅:音ㄩˊ,角、角落。(4)不復也:不再告訴他。復,再、又。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舉一反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論語.述而》篇中,孔子曾說過他教導學生的方法,十分重視求知動機和啟發,他要學生主動地去思辨事理,而不只是被動地依循或死記。他說:「我教導學生時,他如果不對道理先去思考,想求明白而仍有所疑惑時,我是不會去開導他。如果他不是已經經過思慮,只因困在某個關鍵處,想說卻說不出來時,我是不會去啟發他。如果我舉一個四方形的東西為例子,我已經提示他一個角,而他卻還不能推想到其他三個角,我就不再教導他了。」在這段話中,孔子強調了主動學習和思辨能力的重要。缺少主動學習和思辨能力的人,他只能一味接受別人的說法,卻無法去自我推論,所得到的知識也就不夠紮實了。所以一位好老師,他會注重啟發式的教育,讓學生不但能主動去學習而且還能養成觸類旁通的推論能力。《論語》原文中的「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後來就演變成「舉一反三」這句成語,就是用來形容人於學習中善於觸類旁通。

展開

【一隅三反造句】

1、僻處一隅,古時基本與世隔絕,其前山如屏,寨後則是蒼莽的五道嶺,海拔約700米左右。

2、較諸僻處一隅的雲南,浩瀚遼闊的新疆及與之毗鄰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無疑對具有國際視野的海龜盛世才更有吸引力。

3、唐代中期以前,北京不過是僻處一隅的邊境城市,雖然也曾做過燕國、前燕的都城,但那不過是地方性的政權,控制的範圍很小。

4、該園遠離城市,僻處一隅,故遊人罕至,令名不彰,清代文人雅士的著作中鮮有提及,便是例證。

5、百里奚依靠出眾的才智和超群的謀略,使僻處一隅的秦國逐漸強大起來。

6、而“蒙學堂”,這僻處一隅的小院落,以它那獨有的滄桑氣息,令匆匆過往的行人們不禁駐足凝視。

7、嶺南僻處一隅,與政治文化中心距離遙遠,多被視為蠻荒之地,有“文化沙漠”之說,但其中卻不無誤解與隔膜之處。

8、盱眙地少灘多位偏,僻處一隅的現狀,造就了盱眙人對龍蝦的孤注一擲。

9、僻處一隅的固始吳家,卻是河南清代科舉的一抹亮色,吳其濬的祖父、父親、兄長都是進士,母親是翰林院庶吉士許家齊之女。

10、這小地方卻因僻處一隅,得天獨厚,又不值得爭奪,因之形成一個極離奇的存在。

11、由於僻處一隅,愛德王子島在很多方面保留了傳統,這一波移民潮對當地傳統將會帶來的衝擊,尤其引人矚目。

12、島上人跡較少,建築物多僻處一隅,平疇綠野,適合夜觀星象。

13、湖南省安仁縣僻處一隅,發展水平較低,實現後發趕超的唯一路徑是改革、根本動力是開放,只有積極打造“邊際投資窪地”,才能贏得主動。

14、世道太平時,寨子裡的人貪戀外頭的繁華俗世,又紛紛離開僻處一隅的寨子。

15、綜而觀之,站在一般民眾立場,大陸崛起與經濟發展,提供了龐大的商機,也等於給僻處一隅的臺灣民眾開啟另一扇生機。

16、在學習上我們要一隅三反,才能觸類旁通。

17、後來,她撈起海潮前緣上的白色泡沫,迎風撤去,再一蹦三跳地跟在後面,想在這些大雪花落下之前就抓在手裡。

18、那個孩子絕對不是殘疾,吃完飯往外走的時候,一蹦三跳,快得很。

19、成都小吃又多又好吃,什麼龍抄手、賴湯圓、“一蹦三跳”等等,我吃多了,把肚子吃壞了,影響了比賽的發揮。

20、鄧超一蹦三跳並配上“優美”的舞姿,瘋癲的樣子令人驚呆。

<< 分庭伉禮 塗炭生靈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一隅三反 一隅三反的意思 一隅三反是什麼意思 一隅三反的同義詞 一隅三反的反義詞 一隅三反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