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成語,或成語中的某個字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戮力同心」。見「戮力同心」條。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源,提供參考。#《墨子.尚賢中》1>今王公大人中實將欲治其國家,欲脩保而勿失,胡不察尚賢為政之本也?且以尚賢為政之本者,亦豈獨子墨子之言哉!此聖王之道,先王之書距年之言也。傳曰:「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曰:「聿2>求元聖,與之戮力3>同心,以治天下。」則此言聖之不失以尚賢使能為政也。故古者聖王唯能審以尚賢使能為政,無異物雜焉,天下皆得其利。〔注解〕(1)典故或見於《左傳.成公十三年》、《國語.齊語》。(2)聿:音ㄩˋ。發語詞,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3)戮力:合力、努力。戮,音ㄌㄨˋ,合、併。〔參考資料〕■《左傳.成公十三年》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又不能成大勳,而為韓之師。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國語.齊語》即位數年,東南多有淫亂者,萊、莒、徐夷、吳、越,一戰帥服三十一國。遂南征伐楚,濟汝,踰方城,望汶山,使貢絲於周而反。荊州諸侯莫敢不來服。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海濱諸侯莫敢不來服。與諸侯飾牲為載,以約誓于上下庶神,與諸侯戮力同心。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名翟,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尚賢〉篇中,墨子主張當政的人要以尊敬賢者、任用有能力的人作為為政的根本。這個道理不只墨子提倡,古籍有言:「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篇也說:「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意思都是要任用賢能的人,和他們齊心合力來治理天下。後來「戮力同心」被用來指齊心合力,團結一致。
1、只要大夥兒同心協力,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也作“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心並力”。
2、在坐的人都知道這個結果,所以他們能同心一力,誓要把這個‘凌遠山’除去而後快。
3、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如其不然,敗必無餘。
4、桑史雖然痛恨這兩人,但是如今之計不是爭執,而是同心一力對付那將要到來的危機。
5、所望者再得諸弟強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之不顯,何患家運之不興!餘意與曾公之意正同。
6、‘亦’‘心’組成戀,亦代表‘同’,戀愛的真諦就是要和他(她)同心一力,同心一意,同心一德,同德一心,同歸一心,同出一心,六‘同’加上‘一’真心,何愁真愛難找尋,你就放開。
7、只要大夥兒同心協力,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也作“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心並力”。
8、 只要大夥兒同心協力,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也作“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心並力”。
9、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志。
10、魔教禍世,惹出這許多事端,眼下正是齊心戮力的時候,這個……
11、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
12、這回小子秉承先父遺志起事復周,全要仰仗眾兄弟們齊心戮力。
13、事已至此,我等當齊心戮力,共討董賊。
14、結成同盟,就是要齊心戮力,盟主之位虛名而已,我三弟粗莽看不過兄長推脫忸怩之態,適才出言嘲諷。
15、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至臣節,必無二志。
16、凡我同盟,齊心戮力,有違此言,天誅地滅。
17、眼前的難關,只有靠大家戮力同心,才能度過。
18、只要公司同仁戮力同心,必然可以再創更為亮麗的佳績。
19、情況既已至此,大家只有戮力同心,才能渡過難關。
20、全國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才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同心戮力 同心戮力的意思 同心戮力是什麼意思 同心戮力的同義詞 同心戮力的反義詞 同心戮力注音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