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之無


注音

拼音

解釋 連「之」、「無」二字都不認識,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典出唐.白居易〈與元九書〉。

相似詞 目不識丁 胸無點墨

相反詞 腹笥便便 滿腹經綸 學富五車

語義說明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使用類別用在「才識淺薄」的表述上。
造句
<01>脫盲教育就要不識之無的民眾,從此能讀能寫。
<02>連這種興學的事他都要反對,難怪會遭到不識之無之譏了。
<03>這個國家有太多不識之無的人,致使種種政策無法順利推展。
<04>曾祖母雖然不識之無,但豐富的人生閱歷,卻也讓她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04>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於使這些不識之無的農民學會了最先進的農業技術。
<05>她從未想過像兒子這樣的智障者,經過特殊教育後,可以從不識之無而認得了一些字。

更多形容才識淺薄相關成語

「不識之無」典源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據《全唐文.卷六七五.白居易》引)僕1>始生六、七月時,乳母2>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3>。後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則僕宿習之緣,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識聲韻;十五、六始知有進士,苦節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成瘡,手肘成胝。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髮早衰白,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所致。〔注解〕(1)僕:我,自謙之詞。(2)乳母:專司授乳及看護幼兒的僕婦。(3)默識:暗中記誦在心。〔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新唐書.卷一一九.白居易列傳》

典源說明】: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到自己六、七個月大時,即能辨別「之」、「無」二字。後世便以「之」、「無」比喻極淺顯易懂的字,如:「略識之無」、「粗識之無」、「稍識之無」、「僅識之無」等,都指識字不多,學問不高之意,而「不識之無」則用來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

展開

【不識之無造句】

1、三曰“雅”——嚴復以孔子的“言之無文,行之不遠”來解釋這個“雅”字,也即我們通常說的“文采”。

2、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意思是說,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

3、“言之無文,行之不遠,看來網路的力量就是強大。

4、“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實為至理名言。

5、雖然卿光亞自嘲“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卻贏得了滿堂彩。

6、“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只有經得起實踐考驗的文化精品,才能真正具有影響力和生命力,才能真正有利於培養新一代湖南人。

7、有些小說,思想性還是不錯的,但是藝術性太差,真可謂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它的社會效益就大大地削弱了。

8、這個新官,在心狠手辣方面,比起下臺的那位有過之無不及。

9、 從此,孫剛與“採收率”結下了不結之緣,“能在這方面搞出點名堂”,成為他的一個夢想。

10、 一次偶然的邂逅,使他與她結下了一段不結之緣。

11、 所以,荷蘭自古以來就與海洋有不結之緣。

12、 它們在很舊很舊已前就與大海結下了不結之緣,終而成了最忠誠的友人,無論天崩地裂,無論狂風暴雨它們使終堅守著那份情緣。

13、 自從在電視劇《重案六組》中扮演了刑警隊長大曾,李成儒似乎就與公安題材結下了不結之緣。

14、 從那時起,小伊蔓開始了每週一次的評劇學習,也與評劇結下了不結之緣。

15、 李潔軍自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系攝影專業後,就與新聞攝影結下了不結之緣。

16、 不想卻意外獲得一套功法,從此人生便與奇獸異禽結下了不結之緣。

17、對站在面前的文學巨匠,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18、昨天晚上我才發現自己既失職又有眼不識泰山。

19、剛才我有眼不識泰山,請大人恕罪!

20、我尊敬的森林主人,我老虎是有眼不識泰山請您饒吧!

<< 因時制宜 支吾其詞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不識之無 不識之無的意思 不識之無是什麼意思 不識之無的同義詞 不識之無的反義詞 不識之無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