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犬不寧


注音

拼音

解釋 連雞與狗都不得安寧。比喻被嚴重騷擾。語本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相似詞 雞飛狗跳

相反詞 雞犬不驚

語義說明比喻被嚴重騷擾。
使用類別用在「吵鬧不安」的表述上。
造句
<01>她在家裡整天吵得雞犬不寧,我頭都痛了。
<02>這些攤販日夜播音,真是弄得大家雞犬不寧
<03>這群飆車族經常在夜裡飆車,搞得附近住家雞犬不寧
<04>不知她安的是什麼居心,非得把整個家鬧得雞犬不寧不可?
<05>那年頭地面不安靖,土匪不時前來,鬧得村裡經常雞犬不寧
<06>你如果把他帶回家,我保證不須多久的時間,府上就會雞犬不寧了。

更多形容吵鬧不安相關成語

「雞犬不寧」典源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據《全唐文.卷五八四.柳宗元》引)蔣氏大慼,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嚮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籍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即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叫囂1>乎東西,隳突2>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又安敢毒耶?」予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於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注解〕(1)叫囂:大聲呼喊、吵嚷。囂,音ㄒ|ㄠ。(2)隳突:騷擾。隳,音ㄏㄨㄟ。

典源說明】:中唐時期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階段,歷經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稅制破壞,物價飛漲,社會陷入空前的貧困與混亂。順宗時,王叔文倡導的「永貞革新」失敗。憲宗即位後,王叔文被處死,支持革新的官員也多遭貶謫,柳宗元即為其中之一。永州(地約當今湖南永州)十年的謫居生涯,讓他接觸到最真實民間疾苦,更深切體認了「苛政猛於虎」的道理,於是寫下傳頌千古的〈捕蛇者說〉。當時朝廷行兩稅法,每年夏、秋兩季課稅。永州山野中產有一種含巨毒的蛇,被牠碰觸的草木會枯死,被咬的人無藥可醫,但製成藥物卻具奇效,極為珍貴,故可用來抵納稅金。有一位蔣姓捕蛇人,家族以捕蛇為業已歷三代,祖父和父親都喪命於此,他自己也有幾次差點被蛇毒死。柳宗元知道他的遭遇後十分同情,表示願助他脫離此業。不料捕蛇人聽了竟是哀戚地說:「雖然您是憐憫我才這樣說,但如果不做這個差事,恐怕會更加不幸呢!我們世居此地六十年,看著周遭鄉親因賦稅傾盡所有,但最後仍是死的死,逃的逃,偌大的村子只剩這麼幾戶,我們以捕蛇為業的倒是得以倖存。每當凶狠的差役大呼小叫,在村裡到處騷擾破壞,搞得雞飛狗跳時,看到瓦罐裡的蛇安然無恙,我就可以放心。只要小心餵養,把牠繳納抵稅後,我就能靠自己栽種的作物安然度日。您看!我一年只須兩次面對死亡的威脅,與那些每天活在恐懼中的鄉親相比,實在幸運得多,還有什麼可怨的呢?」柳宗元藉捕蛇人之口,諷刺朝廷的苛政,勾畫魚肉鄉民者的嘴臉,文中「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一段,生動刻畫了得勢者的可惡與人民的無助可悲。後來「雞犬不寧」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被嚴重騷擾。

展開

【雞犬不寧造句】

<< 優柔寡斷 玩物喪志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雞犬不寧 雞犬不寧的意思 雞犬不寧是什麼意思 雞犬不寧的同義詞 雞犬不寧的反義詞 雞犬不寧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