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以利昏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利令智昏」。見「利令智昏」條。

更多形容相關成語

「智以利昏」典源

此處所列為「利令智昏」之典源,提供參考。《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太史公1>曰:「平原君2>,翩翩3>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4>。鄙語5>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6>邪說,使趙陷長平7>兵四十餘萬眾,邯鄲8>幾亡。虞卿料事揣情,為趙畫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齊,卒困於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況賢人乎?〔注解〕(1)太史公: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世稱《史記》。(2)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兒子。封於平原,故稱為「平原君」。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為戰國當時有名的四公子之一,亦為趙之名相。(3)翩翩:形容文采風流的樣子。(4)大體:整個局面。(5)鄙語:俗話、俗語。(6)馮亭:?∼西元前259,戰國韓國人。原為上黨守,因秦絕上黨歸韓之道,於是附趙,受封華陽君。在長平之戰中,與趙將趙括一起對抗秦兵,後戰死。(7)長平:戰國趙邑。戰國秦將白起曾在此大敗趙國,阬殺趙降卒四十餘萬,是為「長平之戰」。(8)邯鄲:戰國趙首都。地約在今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利令智昏」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秦占領韓的野王,阻絕了上黨通往韓首都的道路,上黨守吏馮亭和人民商量,決定歸附趙。得到消息的趙平原君,認為平白獲得一郡沒什麼不好,於是趙接收上黨成為屬地。但這一來激怒了秦,轉而攻打趙。秦將白起在長平大敗趙軍,阬殺趙投降士卒四十餘萬,國都邯鄲幾乎不保。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傳》文後,以這段歷史事件來評論平原君,說:「平原君是個文采風流的公子,但眼光短淺,不能看透整個局面。」因為貪圖上黨,使得趙幾乎亡國,就像俗話說的:「利令智昏。」從司馬遷已引用這句俗語來看,「利令智昏」一語的起源相當早,就是用來形容受利慾迷惑,使得理智昏亂。

展開

【智以利昏造句】

1、 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2、 顯然在押解過程中,唐家桐對洪天貴福誘之以利、動之以情,哄騙洪天貴福乖乖招供。

3、 真正的高校不是誘之以利,誘之以名,如果要誘,也只能是誘之以獨立自主的大學精神。

4、 兩岸問題的解決如果不能動之以情,誘之以利,最後就只能迴歸實力。

5、 厲無芒市井中廝混,知道要誘之以利。

6、 北宋時的《百戰奇法》也有:“凡與敵戰,其將愚而不知變,可誘之以利。

7、 他原以為刁小四少不更事,自己以唐國公世子之尊,親自出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誘之以利,三下五除二便能搞定。

8、 為避免超過30元,參選人對文宣品的選擇頗費心思,成本不能高,又要有創意,重在“動之以情”,不能“誘之以利”。

9、 但要讓更多的百姓自發保護生態環境,除了曉之以理、動之以法,更要誘之以利。

10、目的:進行糖尿病低血糖症的臨床分析,以利於防止誤診和漏診以及更好地預防。

11、本文概括有關的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所取得結果,以利於今後工作中參考.

12、通過縱、橫縫便可把各壩段分割成為許多柱狀塊體,以利於混凝土澆注和散熱.

13、發作期使病人平臥,鬆開衣領,頭轉向一側,以利於呼吸道分泌物及嘔吐物排出,防止流入氣管引起嗆咳窒息。

14、原毛經漂洗後需加入油劑,以利於下一工序的加工.

15、對其燃燒特性進行比較,以利於合理使用低熱值煤氣.

16、此外,每次測血壓時的基本體位應相同,以利於比較。

17、本文從另一個角度,即如何建立布林方程以利於下一步的簡化方面著手,提出了一個簡潔、快速的節拍劃分優化演算法。

18、使用適宜的抗菌藥物,以利於消除感染症狀.

19、並提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利於武術的發展.

20、為了使X射線能譜硬化以利於放射治療,國外中、高能醫用加速器較多采用複合靶技術。

<< 欲蓋彌著 鋒不可當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智以利昏 智以利昏的意思 智以利昏是什麼意思 智以利昏的同義詞 智以利昏的反義詞 智以利昏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