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知今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博古通今」。見「博古通今」條。

更多形容相關成語

「博古知今」典源

此處所列為「博古通今」之典源,提供參考。《孔子家語.卷三.觀周》孔子謂南宮敬叔1>曰:「吾聞老聃2>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3>矣。」對曰:「謹受命。」遂言於魯君曰:「臣受先臣之命,云孔子,聖人之後也,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國而授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恭。故其鼎銘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餬其口。其恭儉也,若此。』」臧孫紇有言:「聖人之後,若不當世,則必有明君而達者焉。孔子少而好禮,其將在矣。」屬臣曰:「汝必師之,今孔子將適周,觀先王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斯大業也,君盍以乘資之,臣請與往。」公曰:「諾。」與孔子車一乘,馬二疋,堅其侍御。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注解〕(1)南宮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2)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著有《道德經》五千餘言。(3)往:前往拜訪。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博古通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見識廣大的意思,一個人如果對於古今之事都能通曉,學問自然十分淵博。《孔子家語.卷三.觀周》中記載著孔子曾對弟子南宮敬叔稱讚老子,說老子的學問淵博,通曉古今,又明白禮樂的源流演變,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便要弟子駕車,前往拜訪老子,向他請教禮樂之事。後來「博古通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學問淵博,通曉古今。

展開

【博古知今造句】

1、咱們要根據協議,通今博古,力爭早日把水電站建成。

2、 解構經典、以古諷今,這期策劃,在郭老看來,做到了“新、奇、妙”。

3、 詩中以古諷今,用南宋秦檜與金議和,以致不能恢復舊疆的歷史事實,直斥和議之罪。

4、 對於那些社會責任感極強的京城劇作家來說,不能以古諷今、鍼砭時事就沒有創作的動力。

5、 在我們這樣一個視歷史如信仰的民族,“以古諷今”的傳統根深蒂固,於是也就有了“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類說法。

6、 他還時常把古典文籍或史實中的故事信手拈來以古諷今。

7、 他以古諷今,“‘隆中對’不會錯的,問題在人。

8、 臣民偶語詩詞,以古諷今者,或棄市,或收監,或黥為城旦。

9、 第二,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潛規則》靠春秋筆法以古諷今,很高明。

10、 明朝張居正,通過編《帝鑑圖說》,實際就起了一個諫官的作用,以古諷今,教育皇帝,這本書現在還在。

11、 袁紹出身高貴,對文章典籍十分熟稔,董卓亂政前,他在洛陽,來往的賓客多為世家華族,眾人談起典故以古諷今,無不如數家珍。

12、 《偷天換日》收錄《偷天換日》與《少年狀元》,皆將時事融入漫畫以古諷今。

13、 前者是一本機趣橫生而又意味無窮的隨筆,作者微言大義,以古諷今,舉重若輕之餘,深得王小波的神韻。

14、 “我不這麼認為,作者白居易一生得不到朝廷重用、不得志,他寫作這首詩的目的就是以古諷今。

15、 且判決書多達兩百九十六頁,洋洋灑灑一共二十三萬字,並引用莊子胠篋篇,以古諷今,痛批趙家父子“權貴犯罪”,不知潔身自愛。

16、自古迄今,歷代學者在漢語研究中對聲調的研究都很重視且卓有成果。

17、自古迄今,坑爹者代不乏人,前面所講的史實,當如暮鼓晨鐘警戒世人!netease。

18、此峽自古迄今的封閉,使長峽成了絕無僅有的原始自然景觀勝地。

19、夏后氏頒的夏曆,即中國自古迄今用的農曆,是根據黃道和白道推算的陰陽合曆。

20、追溯過去的時光也是無限的,自古迄今,為一個“宇界”,也就是說,滄海桑田,天翻地覆為一個宇界,生活時間的歷史長河是無止盡的,有無窮的宇界。

<< 深根固蒂 去邪歸正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博古知今 博古知今的意思 博古知今是什麼意思 博古知今的同義詞 博古知今的反義詞 博古知今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