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慼是同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休戚與共」。見「休戚與共」條。

更多形容相關成語

「休慼是同」典源

此處所列為「休戚與共」之典源,提供參考。《國語.周語下》晉孫談之子周1>適周,事單襄公,立無跛,視無還,聽無聳,言無遠;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義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辯,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讓必及敵;晉國有憂未嘗不戚2>,有慶未嘗不怡。襄公有疾,召頃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將得晉國。其行也文,能文則得天地。……且夫立無跛3>,正也;視無還4>,端也;聽無聳5>,成也;言無遠6>,慎也。夫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成,德之終也;慎,德之守也。守終純固,道正事信,明令德7>矣。慎成端正,德之相8>也。為晉休9>戚,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國何取10>!」〔注解〕(1)周:孫周(西元前586∼前558),晉襄公之曾孫,孫談之子,即晉悼公。欒書等弒厲公,迎之於周。公立,修功業,施德惠,多次與楚國爭奪鄭,而楚國不敢與之相爭。使魏絳和戎,戎人親附。十四年,使六卿會合諸侯伐秦,深入秦地,渡涇至棫林,因將帥不和而退。後晉國復霸。在位十五年卒,諡悼。(2)戚:通「慼」,悲哀、憂傷。(3)立無跛:站時雙腿並直不偏倚。跛,音ㄅ|ˋ,偏任、偏倚。(4)視無還:視時不會左顧右盼。還,音ㄏㄨㄢˊ,反復,指眼珠反復轉動。(5)聽無聳:聽時不豎起耳朵。(6)言無遠:言談只論切近之事,不騖遠。(7)明令德:通曉善良的品德。(8)相:音ㄒ|ㄤˋ,輔佐、幫助。(9)休:喜悅、快樂。(10)非國何取:指可以打敗任何一個國家。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休戚與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國語.周語下》曾提到一段故事:孫周是晉襄公的曾孫,因為受到在位的晉厲公排擠,而避難到周王室,擔任單襄公的家臣。他當時雖然年紀輕,但卻為人忠厚,做事合於義理,即使遠走他鄉,對於晉國的一切仍然非常關心。聽到晉國有不好的消息,總是跟著感到悲傷;而聽到晉國有可喜的事情,心情也會跟著感到高興。單襄公看得出來孫周是個才德兼備的青年,前途光明無限,因此在病重的時候,叮嚀兒子單頃公說:「要好好善待晉國的公子,因為他雖然身處異鄉,但卻非常關心晉國的一切,不忘其本,自覺與晉國的榮辱安危互相關聯。現在的晉厲公是個昏君,將來孫周一定會回國去接任國君,繼承王位,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對待他。」後來,晉國發生叛亂,厲公被殺,孫周果然被迎回晉國,即位為晉悼公。後來「休戚與共」這句成語,當就從這裡的原文「為晉休戚,不背本也」演變而出,形容彼此同甘共苦。

展開

【休慼是同造句】

1、煮豆然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3、變形蟲還是懼內的丈夫?本是同根生!

4、本是同根生,相煎彆著急。曹植

5、“兩岸本是同根生,共祭軒轅炎黃孫;清明思源植林樹,追遠慎終中華魂。

6、一個叫法,兩個到場,於是乎,便出現了“本是同根生、相爭何太急”的豆萁相煎之局。

7、如此看來,雲南段氏同河南段氏本是同根生,雲南段氏被世人視為白族(還有的是哈尼族)。

8、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9、關注利比亞,目光聚非洲,利益多爭奪,受苦是大眾;難忘曼德拉,一生在奮鬥,不計個人苦,南非換新顏;和平與發展,才是主旋律,心為難民系,福為難民謀,本是同根生,何必相互欺!

10、封叔,實際上這一切都不是我喜歡看到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

11、2000年,時任鐵道部部長傅志寰對當時被批評為“計劃經濟最後的頑固堡壘”的鐵道部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本是同根生”的南車北車從此一分為二。

12、觸景生情,我不由得想起了曹操的兒子曹植豆萁相煎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3、這件事與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休慼相關。

14、他們休慼與共地相處了幾十年。

15、一家人的生活,自然是休慼相關,否則就不能稱為一家人了。

16、幾十年來,他倆休慼與共,伉儷情深。

17、我們應該緊密團結,休慼與共,生死相依。

18、它們本該是休慼相關的鄰國,卻經常發生戰爭。

19、在那動盪的年代,我們這些人命運相同,休慼與共。

20、弟弟生病了,他的病痛都和我們休慼相關。

<< 亥豕魚魯 伏櫪驥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休慼是同 休慼是同的意思 休慼是同是什麼意思 休慼是同的同義詞 休慼是同的反義詞 休慼是同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