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成語,或成語中的某個字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背道而馳」。見「背道而馳」條。
此處所列為「背道而馳」之典源,提供參考。※#唐.白居易〈為人上宰相書〉(據《全唐文.卷六七四.白居易》引)1>宰相之耳,待天下之耳而後聰也;宰相之目,待天下之目而後明也;宰相之心識,待天下之心識而後能啟發聖神也。然則下取天下耳目心識,上以為天子聰明神聖者,此宰相之本職也,而為匡輔緝熙宣和之道也。若宰相唯以兩耳聽之,兩目視之,一心思之,則朝廷之得失,豈盡知見乎?必不盡也,而況於天下之得失乎?宰相之耳目得聰明乎?必未也,而況於上以為天子聰明聖神乎?然則天下聰明心識,取之豈無其道耶?必有也,在乎知與不知,行與不行耳。噫!自開元2>以來,斯道寖3>衰,鮮能行者。自貞元4>以來,斯道寖微,鮮能知者。豈惟不知乎?不行乎?又將背古道而馳者也。何也?古者宰相以危言危行、扶危持顛為心;今則敏行遜言、全身遠害而已矣。古者宰相以接士為務,今則不接賓客而已矣。古者宰相以開閤為名,今則鎖其第門而已矣。〔注解〕(1)典故或見於唐.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2)開元:唐朝玄宗的年號(西元713∼741)。(3)寖:音ㄐ|ㄣˋ,通「浸」,漸漸。(4)貞元:唐朝德宗的年號(西元785∼805)。〔參考資料〕唐.柳宗元〈楊評事文集後序〉(據《柳宗元集.卷二一》引)唐興以來,稱是選而不怍者,梓潼陳拾遺。其後燕文貞以著述之餘,攻比興而莫能極;張曲江以比興之隙,窮著述而不克備。其餘各探一隅,相與背馳於道者,其去彌遠。文之難兼,斯亦甚矣。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背道而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白居易,字樂天,唐下邽人。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唐憲宗元和年間,撰寫《策林》七十五篇,縱論天下大事,對社會政治各項重大問題提出治理方案。本篇是獻給當時宰相議論政事的奏狀,其中寫到:「自玄宗開元以來,宰相聽取人民心聲的德政已經漸漸衰微,很少人能夠做到。從德宗貞元之後,這項美德更是衰微,連知道的人都很少了。此外,行事和古代施政完全相反。例如:古時候的宰相言行舉止都正直不阿,以挽救危亡顛覆的局勢為己任,今日的宰相則是行事敏捷,言語謙恭,只求全身而退,遠離災禍。」後來「背道而馳」這句成語也許就是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彼此的目標或理想完全相反。
1、人人有利慾之心,與學者正相背馳,故學者要寡慾。
2、為了達到目標,暫時走一走與理想背馳的路,有時卻正是智慧的表現。
3、過往兩月在日線圖上出現多個正背馳,並且周動能指標最終開始上揚。
4、不過他覺得自己跟這個大家庭一天一天地向著兩條背馳的路上走了,而同時黃媽所說的“清水渾水”的話,又刺痛他的心。
5、形成了前面1分鐘中樞的背馳段。
6、這種背馳還有更微妙的迴響。
7、莊子的不成材理論實在是與人們的願望背馳的。
8、當價格移動的方向和神馬指標移動方向背馳指標就發生了背離。
9、就可以確認10點是1分鐘級別走勢的背馳點了。
10、那麼10點是這1分鐘中樞的背馳點嗎?
11、但“長期的背馳”仍在持續塑造這一地區的商業氣候(造句網lookup.tw整理)。
12、在生物乙醇與燃油關聯的情況下,商品家族裡這一背馳是站不住腳的。
13、同情心就是看到別人感受的事情,和自己的一樣,彼此休慼相關、互相諒解。所以現行考試製度,最與此點背馳。為爭名次之高下、分數之多寡,使同情心日減,嫉妒心大增。
14、平時則放蕩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藉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蔡元培
15、就是一個低點不是端點的線段。9到12點。9到12線段的成立。確認了10這背馳點的成立。
16、今晨歐洲出爐了一波經濟資料,且強調光明的美國經濟前景與黯淡的歐洲前景之間日漸背馳。
17、敷衍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藉此活動於社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
18、我和哥哥的想法總是背道而馳。
19、雖然是無話不談的朋友,他們倆的想法卻總是背道而馳。
20、與歷史背道而馳的人終會被歷史的車輪壓得粉身碎骨。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背馳於道 背馳於道的意思 背馳於道是什麼意思 背馳於道的同義詞 背馳於道的反義詞 背馳於道注音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