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成語,或成語中的某個字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耳濡目染」。見「耳濡目染」條。
此處所列為「耳濡目染」之典源,提供參考。唐.韓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據《全唐文.卷五六三.韓愈》引)公諱啟,字某,河南人。其大王父融,王父琯,仍父子為宰相。融相天后,事遠不大傳。琯相元宗、肅宗,處艱難中,與道進退,薨贈太尉,流聲於茲。父乘,仕至祕書少監,贈太子詹事。公胚胎前光1>,生長食息,不離典訓之內。目擩2>耳染,不學以能。始為鳳翔府3>參軍4>,尚少,人吏迎觀望見,咸曰:「真房太尉5>家子孫也。」不敢弄以事6>,轉同州7>澄城丞8>。益自飾理,同官憚伏9>。〔注解〕(1)胚胎前光︰指生命孕育時,已受蔭前人之光。(2)擩:音ㄖㄨˋ,習染、感染。(3)鳳翔府:地約當今陝西省鳳翔縣。為周王畿地,漢時為右扶風,北魏時置岐州,唐改為鳳翔府,後世因之,民國始廢。(4)參軍:東漢始置,掌參謀軍務。至隋唐時兼為郡官。(5)房太尉:此指房啟的祖父房琯。太尉,掌管軍事。秦以太尉為全國最高軍事長官,漢初沿襲舊制,後改稱為大司馬,東漢時,仍稱太尉。後世多沿置,但一般為加官而無實權,至明始廢。(6)不敢弄以事:不敢誇耀自己的本事。(7)同州:地約在今陝西省大荔縣,北魏時置華州,西魏時改為同州,後世沿置,至民國始廢。(8)澄城丞:澄城縣官。澄城,地約在今陝西省境內,北魏始置縣,後世沿置,清時屬同州府。丞,古代輔佐帝王或正官的官吏。(9)憚伏:畏懼服從。憚,音ㄉㄢˋ。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耳濡目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耳濡目染」原作「目擩耳染」。唐代時,虔州長史房啟因病去世,文學家韓愈為他撰寫墓誌銘,講述他生前的種種事蹟。房啟的身世顯赫,曾祖父與祖父都做過宰相,父親也擔任過祕書少監等職務。韓愈說他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受到父祖輩的影響,聽熟了、看慣了應有的做人處世態度,而養成高尚的品行與才能。後來「耳濡目染」這句成語就從原文的「目擩(ㄖㄨˋ)耳染」演變而出,形容經常聽到、看到而深受影響。
1、小林的父母都是學者,目濡耳染,小林也受到影響,從小就愛學習。
2、他的父親從小就耳染目濡,手藝自然也沒得說。
3、在七玄宗這樣的魯國修真大派,耳染目濡,就算是很多普通的修士也能多出幾分仙家弟子的氣度。
4、正是基於這種耳染目濡的教育,當年他在東侖山遇上那一隻毛色黝黑的霹靂狼時,才能依靠剛剛滴血認主的玄芒劍將其斬殺(造句網lookup.tw )。
5、他比申豪放有經驗,因是警察世家,耳染目濡多了,處理事情也比較周到,成熟,為人幹練謹慎。
6、這陳菲自小見慣了父親官場周旋的風光,耳染目濡也就格外乖巧世故,當下就主動說:“高伯伯,你要喜歡,就認我做你的乾女兒吧!”。
7、耳染目濡的她,對於嚇唬人可不是一般的在行。
8、耳染目濡,就算是很普通的修士也能多出幾分仙家弟子的氣度。
9、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的現象,因為他的心終於不是那麼的向錢看齊了,而且有了良知,很大程度上這都是關係於冷曉棠在他身旁,叫他耳染目濡的作用。
10、慶幸兒時有個博聞強記的祖母,三國、西遊、封神的故事從小就耳染目濡,再加生性好表現,在同齡孩子中是愛講故事的好手。
11、那時候,平一峰尚是年少,只有十一二歲,但他自小生長在武將世家,耳染目濡,皆是保家衛國,破陣殺敵的忠烈之氣。
12、在目睹耳聞一系列受助者反過來勒索幫助他們的人等引人矚目的事件後,天朝的行善者開始權衡幫助他人的得失。
13、“今春以來,目睹耳聞,飽受刺激”,致使“衰老被憊,思想柘澀鈍滯”,他表示自盡之舉實出於心理狂憂之萬不得已。
14、已經說不出話,但還看得見影像、聽得見聲音的他,目睹耳聞東方不敗抱著自己如喪考妣般大呼小叫:“教主啊,你怎麼了?莫不是運功時走火入魔了吧!”。
15、周邦彥是文人性情,可能性格也有幾分輕佻,再加上目睹徽宗與李師師的親密舉動,有點吃醋,於是他就填了一首詞,把剛才在床底下的目睹耳聞寫了進去。
16、藥師提及休戰之約,當初神佛匯點一戰,菩提祖師臨終前和如來定下戰約,群魔群佛都在場目睹耳聞,他們怎會不知。
17、這些大概的內容,我們從小學常拿來墊屁股的‘美術欣賞’課本上,到現在大學專修課堂中都有所目睹耳聞,每個藝術角落都不乏其身。
18、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蘇軾
19、不曾,今日若不是目見耳聞,某根本不知關君侯還有一子。
20、官雖目見耳聞,不啻司空見慣,置諸不理,蓋修路之政久廢矣。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目擩耳染 目擩耳染的意思 目擩耳染是什麼意思 目擩耳染的同義詞 目擩耳染的反義詞 目擩耳染注音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