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成語,或成語中的某個字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沆瀣一氣」。見「沆瀣一氣」條。
此處所列為「沆瀣一氣」之典源,提供參考。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杜審權,大中十二年知舉,放盧處權。有戲之曰:「座主審權門生處權,可謂權不失權。」又乾符二年1>,崔沆2>放崔瀣3>,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注解〕(1)乾符二年:即唐僖宗乾符二年,西元875年。(2)崔沆:?∼西元881,唐博州人,字內融。崔鉉子。累遷中書舍人。僖宗時以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俄改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黃巢軍陷京師,匿張直方弟,被殺。沆,音ㄏㄤˋ。(3)崔瀣:唐朝人,生卒年不詳。瀣,音ㄒ|ㄝˋ。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沆瀣一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僖宗乾符二年時,派崔沆去當主考官。放榜後,有個叫崔瀣的考生被錄取了。當時,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試及第的人的座主。巧合的是,崔沆和崔瀣,不但同姓,而且兩個人的單名「沆」、「瀣」兩個字連起來,正好是指夜間的露氣的意思。於是當時人就議論說:「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說:這位主考官和他的門生的名字真是巧合,就像是夜間由水氣凝集而成的露氣呀!後來「沆瀣一氣」用來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氣相投,本是正面義;也轉用以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變成負面義。
1、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譚者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2、他倆在一起,可謂是沆瀣一氣。
3、日本入侵者和偽軍沆瀣一氣,鎮壓抗日英雄。
4、這些官員和警察沆瀣一氣,勾結起來坑害國家。
5、他們兩人相見恨晚,惺惺相惜,自是沆瀣一氣。
6、鳥盡弓藏後,我們一家子酒囊飯袋,沆瀣一氣,我和妹妹更是小人得志,沾沾自喜。
7、他們兩人狼狽為奸,沆瀣一氣,鎮上的人總是避而遠之。
8、他們互相勾結,沆瀣一氣,(沆瀣造句)正是一丘之貉。
9、他們互相勾結,沆瀣一氣,暗地裡大搞陰謀活動。
10、你是英雄,他是好漢,沆瀣一氣,令人佩服。
11、這兩個人,一個尖酸,一個刻薄,沆瀣一氣,到處惹是生非。
12、有時候警察和強硬分子沆瀣一氣。
13、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晏子
14、俗話說“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我經過再三考慮,終於想出了一個可行的辦法來。
15、以上是我的看法,千慮一得,也許可以供你們參考。
16、他這個人,稍一得志,就肆意妄為,成了當地有名的賭徒。
17、傻瓜有時也可一言中的。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18、他一得知自己中了頭獎,便歡天喜地通知家裡的每個人。
19、我們不應該鄙視那些千慮一得的好意見。
20、這是我對本文的一得之見,很不全面,也不一定完全正確,只供參考。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沆瀣一襟 沆瀣一襟的意思 沆瀣一襟是什麼意思 沆瀣一襟的同義詞 沆瀣一襟的反義詞 沆瀣一襟注音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