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愾同仇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同仇敵愾」。見「同仇敵愾」條。

更多形容相關成語

「敵愾同仇」典源

此處所列為「同仇敵愾」之典源,提供參考。1、「同仇」:《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1>。王于興師,脩我戈矛。與子同仇2>。〔注解〕(1)同袍:戰袍共同穿用。表示與民同欲。(2)同仇:一起征伐仇敵。表示與民同怨。2、「敵愾」:《左傳.文公四年》衛甯武子來聘,公與之宴,為賦〈湛露〉及〈彤弓〉。不辭,又不荅賦。使行人私焉。對曰:「臣以為肄業及之也。昔諸侯朝正於王,王宴樂之,於是乎賦〈湛露〉,則天子當陽,諸侯用命也。諸侯敵王所愾1>而獻其功,王於是乎賜之彤2>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覺報宴3>。今陪臣來繼舊好,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注解〕(1)敵王所愾:諸侯們一致抵禦天子痛恨的人。愾,音ㄎㄞˋ,憤恨。(2)彤:赤紅色。(3)以覺報宴:為表彰功勞而以宴樂酬賞。覺,音ㄐㄩㄝˊ,表明。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同仇敵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同仇敵愾」係由「同仇」及「敵愾」二語組合而成。「同仇」出自《詩經.秦風.無衣》,內容是說:即使沒有足夠的衣服,仍然可以共穿戰袍,整理武器,一起殺敵。描述了慷慨赴戰的志氣,反映戰士之間的友誼,從穿衣到殺敵,都願意患難與共。「敵愾」則是出自《左傳.文公四年》,內容敘述甯武子婉轉批評了魯國僭用天子的歌樂。衛國的甯武子到魯國訪問,文公設宴款待,席間文公命樂工們演奏〈湛露〉和〈彤弓〉兩首詩歌。甯武子沒有辭謝,也沒有賦詩應和,按當時的外交禮節而言,是很失禮的。於是文公派管理禮賓事務的官員私下探問原因,甯武子說:「我以為那兩首詩歌是樂工為了練習而演奏的,因為它們是演奏於天子的宴會。以前諸侯在正月時,前往京師向天子朝賀,天子設宴奏樂,此時賦〈湛露〉,就表示諸侯願意共同抵禦天子所痛恨的人,為天子效命。天子因此賜給他們紅色和黑色的弓、箭,以彰顯他們的功勞,並設宴樂酬賞。現在我只是奉命來繼續兩國的友好關係,承蒙君王賜宴,豈敢觸犯大禮而自取罪過呢?」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同仇敵愾」,用來指共同抵禦仇敵。也作「敵愾同仇」。

展開

【敵愾同仇造句】

1、他和老蹦跳者先生很友好;他們敵愾同仇地討厭邪惡的水獺和託德先生;他們經常討論這個令人不快的話題。

2、故而,他無形中,對那位以寡敵眾的青年,生出了敵愾同仇之心。

3、我空軍系國民屬望之殷,將士報敵愾同仇之切,為國死難,夙具決心,磨礪枕戈,匪伊朝夕。

4、心中不斷回想著那些一起在金三角,與幽狼一隊敵愾同仇的熱血日子。

5、也就是在談到你的時候,我們有些共同語言,簡直是敵愾同仇

6、此等奇恥大辱,同人等非涼血動物,亦抱有五分鐘熱度,敵愾同仇

7、諸同中正願與眾將誓同生死,盡我天職,特本血誠,先行電告,務各淬礪奮發,敵愾同仇,勿作虛浮之豪氣,保持犧牲之精神,枕戈待命,以救危亡!

8、但是,十大家族均屬於皇族的力量,若有想殲滅十大家族任何一族時,十大家族的其餘九族自然不會坐視不理,這就是一種莫明的敵愾同仇

9、最近朝廷很想力圖振作,通常他們振作的方法,便是設法找個外敵,激起大家敵愾同仇的民族心,來達至萬眾一心、尊王攘夷、一統江山。

10、 看到大家如此地同仇敵愾,他邊喊著口號,邊流下淚來。

11、 在戰場上大家要齊心協力.同仇敵愾的對付敵人。

12、 國人同仇敵愾,打敗了日寇的侵略。

13、 狼牙山五壯士同仇敵愾的打擊日本鬼子。

14、 因為國人同仇敵愾,所以能打敗日寇的侵略。

15、 面對敵人我們要團結一致同仇敵愾!

16、 全中國人民同仇敵愾,萬眾一心,誓將一切侵略者消滅乾淨。

17、 大家同仇敵愾得責斥著落網的小偷。

18、 軍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打擊入侵者。

19、 解放軍同仇敵愾得打擊著日寇,英勇極了!

20、 如今大敵當前,全國同胞要同仇敵愾,

<< 防患未然 網開一面 >>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敵愾同仇 敵愾同仇的意思 敵愾同仇是什麼意思 敵愾同仇的同義詞 敵愾同仇的反義詞 敵愾同仇注音





使用條款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