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成語,或成語中的某個字
注音
拼音
解釋 高舉竹竿作為號召、指揮群眾的旗幟。本指秦末陳涉倉促起義,反抗暴秦的事跡。#語本漢.賈誼〈過秦論〉。後用「揭竿而起」比喻起義舉事。
語義說明比喻起義舉事。
使用類別用在「民反起義」的表述上。
造句
<01>苛政肆虐,常驅使人民揭竿而起。
<02>秦朝末年,農民在陳勝、吳廣的倡導下揭竿而起,反抗暴秦的統治。
<03>不堪統治者的壓迫需索,為了生存,人民只有揭竿而起,奮力一搏。
<04>政府如果橫徵暴斂,必然導致民不聊生,人民便會揭竿而起,反抗到底。
<05>政治腐敗,加上天災流行、人禍不斷,人民不得不揭竿而起,尋求一線生機。
#漢.賈誼〈過秦論〉(據《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引)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秦王既沒,餘威振於殊俗。陳涉,罋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1>行伍2>之閒,而倔起什伯3>之中,率罷散4>之卒,將5>數百之眾,而轉攻秦。斬木為兵6>,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7>而景從8>,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注解〕(1)躡足:參與其中。躡,音ㄋ|ㄝˋ。(2)行伍:軍隊的行列,古代以五人為伍,二十五人為行。亦泛稱軍隊。行,音ㄏㄤˊ。(3)什伯:古時軍隊中的基層編制單位,在《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則作「仟佰」,「仟」當作「什」。什,音ㄕˊ,十人之長。伯,通「佰」,百人之長。(4)罷散:疲困散亂。罷,音ㄆ|ˊ。(5)將:音ㄐ|ㄤˋ,率領。(6)兵:指兵器。(7)贏糧:擔負著糧食。贏,音|ㄥˊ,擔負。(8)景從:緊相追隨,如影隨形。景,音|ㄥˇ,「影」本字。〔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
【典源說明】:「揭竿而起」典源作「揭竿為旗」,出自西漢文學家兼政論家賈誼的〈過秦論〉。文中指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施行暴政,以致陳涉(名勝,字涉)能以一介貧賤之士,率領數百個疲累的士卒,以砍下的樹枝為兵器,高舉竹竿作為號召群眾的旗幟,使得天下人群起響應,終於遭到滅亡的命運。後來「揭竿而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起義舉事。在《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也引用了這一段文字。
1、 面對孔的暴行,溫布省人民揭竿而起。
2、 他們會揭竿而起推翻他們的帝國主義政府。
3、 在中國歷史上,農民無數次揭竿而起,結果大多都失敗了。
4、 果真那樣的話,銷售會土崩瓦解,經銷商亦會揭竿而起。
5、 在一片"狼來了"的呼聲中,中國飲料業揭竿而起。
6、 中國的農民革命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那些揭竿而起的英雄們無不抱恨終天。
7、 陳勝吳廣揭竿而起,農民起義立即一倡百和。
8、 秦二世為所欲為,人民終於忍無可忍,揭竿而起推翻了秦王朝。
9、 最終,民眾會揭竿而起,推翻暴君。
10、 秦始皇死後,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天下一呼百應。
11、 苛政肆虐(揭竿而起造句 ),常驅使人民揭竿而起。
12、 美國揭竿而起擺脫了英國的束縛,法國也隨之效仿。
13、 一旦到了他們活著比死亡還可怕的時候,他們就會揭竿而起。
14、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終於推翻了秦王朝。
15、 秦始皇暴虐無道激怒人民,故有陳涉等揭竿而起,最終推翻了秦王朝。
16、 陳勝吳廣實在受不了暴秦的統治,揭竿而起,拉起了抗秦的隊伍。
17、 飢餓的農民,揭竿而起。
18、陳勝揭竿起義,天下立即一呼百應。
19、隨著經濟的發展,一座座高樓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
20、改革開放後,這裡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揭竿而起 揭竿而起的意思 揭竿而起是什麼意思 揭竿而起的同義詞 揭竿而起的反義詞 揭竿而起注音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