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成語,或成語中的某個字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不遺餘力」。見「不遺餘力」條。
此處所列為「不遺餘力」之典源,提供參考。《戰國策.趙策三》秦攻趙於長平,大破之,引兵而歸。因使人索六城於趙而講。趙計未定。樓緩新從秦來,趙王與樓緩計之曰:「與秦城何如?不與何如?」樓緩辭讓曰:「此非人臣之所能知也。」王曰:「雖然,試言公之私。」樓緩曰:「……今臣新從秦來,而言勿與,則非計也;言與之,則恐王以臣之為秦也。故不敢對。使臣得為王計之,不如予之。」王曰:「諾。」虞卿聞之,入見王,王以樓緩言告之。虞卿曰:「此飾說也。」秦既解邯鄲之圍,而趙王入朝,使趙郝約事於秦,割六縣而講。王曰:「何謂也?」虞卿曰:「秦之攻趙也,倦而歸乎?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不攻乎?」王曰:「秦1>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資之,是助秦自攻也。來年秦復攻王,王無以救矣。」……因發虞卿東見齊王,與之謀秦。虞卿未反,秦之使者已在趙矣。樓緩聞之,逃去。〔注解〕(1)秦: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惠王時重用張儀,以連橫政策離間六國。昭襄王用范雎採遠交近攻之策向東擴展。秦王政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不遺餘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戰國策.趙策三》載,戰國末年,秦國攻打趙國,於長平一役大敗趙軍。秦軍歸國後,秦王派人前往趙國,要求割讓六個城池做為講和的條件。趙王不知是否該答應,猶豫不決,便與臣子虞卿、樓緩商議。樓緩認為趙王應該割地求和,但虞卿卻認為萬萬不可,他問趙王:「大王您看秦國攻打趙國後收兵,是因為疲倦還是因為您?」趙王說:「秦國竭力攻打我國,如今收兵必定是因為疲倦的緣故。」虞卿接著說:「秦國不能完全攻下我國,因兵倦而歸。大王您如又將城池奉上,那不是幫助秦國來攻打自己嗎?如果以後秦國又來攻打,大王您恐怕連自救的力量都沒有了。」樓緩聽後,持相反的意見說:「如果連這六個小城都不願意割讓,難道要等秦國再來攻打,再割讓更多的土地嗎?」趙王聽了問說:「如果我聽你的割地,你能保證秦國將來不會再來攻打嗎?」樓緩也不能保證。話傳到虞卿那裡後,他又再度晉見趙王,並說:「樓緩既不能保證,那割地又有什麼用?現在割讓了六個小城,等到秦國再來攻,又要割地,這樣下去不是自尋死路嗎?只會讓秦國更強,趙國更弱罷了!如果真要割地,不如用五個城池去賄賂秦國的頭號大敵齊國,立下盟約,合力攻秦。這樣不但不會便宜了秦國,還可以和別國結盟,成功之後也能從秦國那兒要回我們割給齊國的土地。」趙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派虞卿去向齊王遊說。《戰國策.趙策三》中記載這段故事,其中一段「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即是這句成語的由來。「遺」是遺留的意思,「不遺餘力」是指一點力量都不會留下,竭盡全力之意。後來「不遺餘力」就被用來形容竭盡全力,毫無保留。
1、 兆基博士高瞻遠矚,對資助高等教育及培育人才不遺餘力,對中大給予多方面支援。
2、 我們應該不遺餘力地美化我們的環境。
3、 本校在充實裝置和人員方面,不遺餘力。
4、 葛洛佛納對於保留區的規劃與野生動物的保護也不遺餘力,而這兩個主題也成為全美地理學會現在主要的研究計畫與教育資源材料。
5、 劉良教授致辭說,中醫藥學院在過去十年致力發展教研和醫療保健服務外,在推動香港中西醫療服務和臨床科研方面亦不遺餘力。
6、 我們擁有一支精銳的警隊和一個大力肅貪的機構,打擊犯罪份子不遺餘力。
7、 心中存此念,我們將會更堅決地去創造歷史,為我們後代的利益而不遺餘力。
8、 祖母殷勤地伺候著那個大款和他的家人,她把他們看作是她的社交圈裡最重要的人物,因此她不遺餘力地逢迎他們。
9、在爭論這問題上不留餘地。
10、這個人說話太損了,一點也不留餘地。
11、汝與異教徒之間的作戰將要不留餘地,不予寬厚。
12、這項規定非常嚴厲,一點兒不留餘地。
13、這不留餘地,只用扣帽子、打棍子的辦法來解決人的思想問題,結局你就可想而知了。
14、你做事太絕了,一點也不留餘地。
15、你的攻擊實在不留餘地!剛才真是苦戰。
16、這項規定非常嚴格,一點兒也不留餘地。
17、這個人做事太絕,一點也不留餘地。
18、 只要是朋友有需要的地方,他都會不遺餘力地伸出援助之手。
19、 為了搞好這次活動,他不遺餘力地作準備。
20、 今年我們要把整個球場都跑起來,自始至終,不遺餘力。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不留餘力 不留餘力的意思 不留餘力是什麼意思 不留餘力的同義詞 不留餘力的反義詞 不留餘力注音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