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成語,或成語中的某個字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改邪歸正」。見「改邪歸正」條。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源,提供參考。漢.應劭《漢官》(據《北堂書鈔.卷五三.設官部.諸卿揔》引)卿1>,彰2>也,明也。言當背邪向正,彰有道德。〔注解〕(1)卿:古代官員的名稱。西周、春秋時,卿分為上、中、下三等。秦漢時期三公以下設有九卿。(2)彰:顯著。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1、如在悔罪投誠,棄邪歸正,即稱救回難民,逐一查明籍貫,本地編入保甲。
2、好一個棄邪歸正!丫頭,我倒要問問你,孰為邪,孰為正?
3、從今棄邪歸正道,他與西方卻有緣。
4、照此說來,我那兄弟他也不是來做孫家的子孫,簡直專為報仇而來!但不知報仇之後,能否棄邪歸正,奉養我的父母呢?
5、如果不是陳青帝翻書的速度實在是太快的話,以他的認真摸樣,林靜柔還真會認為陳青帝浪子回頭,棄邪歸正了呢。
6、前者陳太尉齎招安詔敕來山,如何不乘機會去邪歸正?
7、即使寧王大逆無道,指日也就要殲滅,我何勿及早去邪歸正、作一個好人?且有我這樣本領,歸順朝廷,也可博得個功名,何必定要俯順逆賊?
8、公等今後可各去邪歸正,勿自陷其身。
9、久後奸臣退位,那時去邪歸正,未為晚矣。
10、今已去邪歸正,焉肯背反?寡人不曾虧負他,他如何敢叛朝廷?其中有詐,難以準信。
11、您等嘯聚山林,終不是長久之策,綠林中也非豪傑託身之處,還是早謀出路,去邪歸正,勿自陷其身。
12、曾大人為人清正,為官清廉,不才湘鄉仕子朱洪章領受雅意,回去就拆除山寨譴散落草兄弟,去邪歸正回祖居做一個大清順民!
13、我毅然拋去京都繁華,棄筆從戎,握戟沙場,清苦中望蒼茫天地。
14、所以從一氣之下出走,棄筆從戎投身八路嗎?沒想到這小子居然看不起女人,這簡直就是觸到了她的逆鱗。
15、因棄筆從戎的念頭與家人置氣,便單身獨騎來江南一帶遊玩解悶,順便實地觀摩兩淮前線,豐富自己正在編撰的毀金三策。
16、在這一刻爺爺決定棄筆從戎,義無返顧的參加了抗日戰爭。
17、1932年,19歲的陳翰章棄筆從戎加入了救國軍,開始了與侵略者死戰到底的鐵血生涯。
18、棄筆從戎,下山救世,開始了他戎馬一生,叱吒風雲的傳奇故事.
19、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由於戰事的失利,魏源悲憤填膺,愛國心切,於1841年3月,憤然棄筆從戎,投入兩江總督、抵抗派將領裕謙幕府,到定海前線參謀戰事。
20、各位大爺,真不是我想太監的,只因家中內人太過暴力,無奈之下,方才棄筆從戎啊。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棄邪從正 棄邪從正的意思 棄邪從正是什麼意思 棄邪從正的同義詞 棄邪從正的反義詞 棄邪從正注音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