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成語,或成語中的某個字
注音
拼音
解釋 菽,豆子。「不辨菽麥」指無法分別豆子與麥子。形容人愚昧無知、缺乏常識。語出《左傳.成公十八年》。△「頗別菽麥」
相似詞 五穀不分
相反詞 冰雪聰明 絕頂聰明
語義說明形容愚昧無知與缺乏常識。
使用類別用在「愚昧無知」的表述上。
造句
<01>他都這麼大了,卻連基本做人道理都不懂,這和不辨菽麥有何不同?
<02>別看他一副聰明樣,其實根本是不辨菽麥,連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
<03>他剛到農村時還是個不辨菽麥的小伙子,經過這麼多年的學習磨練,現在已是個精通農藝的專家了。
《左傳.成公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晉欒書、中行偃使程滑弒厲公,葬之于翼東門之外,以車一乘。使荀罃、士魴逆周子于京師而立之,生十四年矣。大夫逆于清原。周子曰:「孤始願不及此,雖及此,豈非天乎!抑人之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從,將安用君?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共而從君,神之所福也。」對曰:「群臣之願也,敢不唯命是聽?」庚午,盟而入,館于伯子同氏。辛巳,朝于武宮。逐不臣者七人。周子1>有兄而無慧2>,不能辨菽麥3>,故不可立4>。〔注解〕(1)周子:指晉悼公(西元前586∼前558),春秋時晉國國君,名周。襄公曾孫。在位期間施行仁政,大會諸侯,使魏絳和戎,又與楚國爭奪鄭國。在位十五年。(2)慧:聰明才智。(3)菽麥:豆子和麥子。(4)立:指立為國君。
【典源說明】:菽,就是豆子。麥,則是麥子。兩者都是很普通的農作物,而且形狀完全不同,極容易分辨。如果一個人連豆子、麥子都無法分辨,就是形容這個人非常無知,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這句成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八年》。當時晉國發生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先殺了受到厲公親信的胥童,然後又殺了厲公,立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周子時年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後來「不辨菽麥」這句成語被用來形容人愚昧無知。亦用來比喻缺乏常識或判斷能力。
1、我真的不敢相信,世上竟然還會有他這樣不辨菽麥的人。
2、世界上居然有這樣不辨菽麥的人。
3、父親說我是一個不辨菽麥的書呆子。
4、一個不辨菽麥的人怎麼能當好農業領導。
5、世間也盡有不辨菽麥的人。
6、我真的不敢相信,世上竟然還會有他這樣不辨菽麥的人。
7、世界上居然有這樣不辨菽麥的人。
8、父親說我是一個不辨菽麥的書呆子。
9、一個不辨菽麥的人怎麼能當好農業領導。
10、世間也盡有不辨菽麥的人。
11、什麼峨眉掌門,恩怨不明,是非不分,黑白不清,善惡不辨,恩將仇報,以怨報德,自以為是,橫不講理……
12、此女修為高絕,性情怪異,做事不分善惡不辨黑白,只憑自己的喜好。
13、黑白不分的世界,善惡不辨的人間,人之過?天之錯?且看迷途李尋何處尋理。
14、;一時間,概念混淆,是非顛倒,甚至善惡不辨,使得社會評判標準模糊不清,“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15、青藍不分,善惡不辨,那再怎麼樣,他們也無法明白命運的演變是建立在一舉一動的奠基上,已成為預定的事實。
16、當然了,這其中也包含了貧富的差距以及善惡不辨在內。
17、可嘆薛長鋒,原本也是正義之人,卻黑白不分,善惡不辨,投奔陳凜義,助紂為虐,為江湖人所不齒,真是可惜了一個人才。
18、有的作品扭曲經典,顛覆歷史;有的作品是非不分,善惡不辨;有的作品搜奇獵豔,低俗不堪;有的作品胡編亂造,脫離現實。
19、就是長大後,不要像我一般,不分是非,善惡不辨,最後,害了自己,也害了……這個世上最愛我的人。
20、忠奸不分,善惡不辨這一切無不證明我很愚蠢。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不辨菽麥 不辨菽麥的意思 不辨菽麥是什麼意思 不辨菽麥的同義詞 不辨菽麥的反義詞 不辨菽麥注音
© CopyRight 2024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