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成語,或成語中的某個字
注音
拼音
解釋 義參「不動聲色」。見「不動聲色」條。
此處所列為「不動聲色」之典源,提供參考。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許國公贈太尉韓公神道碑銘〉(據《全唐文.卷五六二.韓愈》引)公之為治,嚴不為煩,止除害本,不多教條;與人必信,吏得其職,賦入無所漏失,人安樂之,在所以富。公與人有畛域1>,不為戲狎2>,人得一笑語,重於金帛之賜。其罪殺人,不發聲色。問法何如,不自為輕重,故無敢犯者。〔注解〕(1)畛域:範圍、界限。畛,音ㄓㄣˇ。田間分界的道路,引申為界限。(2)戲狎:嬉戲親近。
【典源說明】:此處所列為「不動聲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動聲色」原作「不發聲色」。韓愈是唐代文學家,他精通六經百家,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文章氣勢宏偉、融會古今,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他因為學高識廣,曾任國子博士,相當於今天的國立大學教授,頗負盛名。當時的中書令許國公贈予太尉韓公神道碑,請韓愈代為撰寫碑銘。韓愈在碑銘中寫到太尉韓公為人處世的特點:與人保持距離,不和任何人嘻笑親近,所以他只要一有輕鬆笑語,大家都像得到比金帛還要貴重的賞賜一般;他在判案時也從不流露私人情感,公正嚴明,只就法律論斷,因此幾乎沒人敢犯法。後來「不動聲色」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遇事不張揚的冷靜態度。如《水滸傳.第八六回》:「宋江見這三路軍兵,盡皆退了。大驅宋軍人馬,逩來奪取幽州。不動聲色,一鼓而收。」
1、 他平時不露聲色,關鍵時刻卻往往一鳴驚人。
2、 柯帕烏德在不露聲色地收買所有小戶的股票。
3、 他知道他哥哥去哪裡了,但是他不露聲色。
4、 驕傲嚴謹、充滿自信、不露聲色,這就是我瞭解的母親。
5、 他一直不露聲色,甚至不眨一下眼皮。
6、 小蔣已有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他卻不露聲色。
7、 他不露聲色地坐下,拿出他的望遠鏡,向別處觀望。
8、 湯姆說這一笑話時,絲毫不露聲色。
9、 把花悄悄地插在山妞頭上後,她不露聲色地離開教室( 不露聲色造句)。
10、 他雖然很生氣,但卻不露聲色。
11、 看到父母吵架,她有些不高興,想勸說幾句,又覺得無用,就不露聲色地走了。
12、 她察覺到哥哥對自己的冷淡,心裡很不是滋味,但她絲毫不露聲色。
13、他不動聲色,靜靜地坐在那兒盤算著下一步計劃。
14、不動聲色:接完電話,他不動聲色地走了出去。
15、昨天,我不小心把油瓶弄翻,姐姐不動聲色地幫我把地板擦得乾乾淨淨。
16、李民反覆試探,他都不動聲色,泰然處之。
17、杜洛埃坐立不安了,赫斯渥卻一點不動聲色。
18、大家先不動聲色,免得打草驚蛇,讓他跑了。
19、聽到日軍敲門,李大娘不動聲色地把游擊隊傷員藏進地窖裡。
20、老師在講臺上繪聲繪色得講著,同學們卻不動聲色。
成語詞典為您提供不發聲色 不發聲色的意思 不發聲色是什麼意思 不發聲色的同義詞 不發聲色的反義詞 不發聲色注音
© CopyRight 2025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